关灯
护眼
字体:

芬芳六零年代(324)+番外

  他还年轻,没什么好畏惧的。家里这些年,连同后来开小卖部赚的,也存了几万块,找几个合伙人,再去镇府贷个款,他坚信自己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那我先祝贺你,祝你事业顺利,一帆风顺。”娉婷也很高兴何成军能有这样的斗志,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何”字,何成军虽然不是她亲哥,那也是她堂哥,彼此间是有这么一份亲情关系在的。

  “哥,你那边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直接跟我说就行,我这边离得远,没办法时时刻刻关注到,有事你一定记得给我打个电话。”

  通了电话之后,何成军立刻就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大家商议起了开工厂的事。

  “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干!我就不信了,还有什么是我黄三干不了的!”

  “开个工厂得花不少钱吧?这我们也没这么多资金呐。”

  “成军,咱们是兄弟,你有事能想到兄弟我,我也很高兴。就冲着这份兄弟情,我就愿意跟你一块儿干了,时好是歹得干了再说。”

  “我就是觉得,能办是不错,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吧?那要是最后赔了钱怎么整?那我家里可不会同意。”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同意的,有拒绝的,也有犹豫的。这次见面后,何成军也在心里拟好了合作的人选。

  直接拒绝的,肯定不能再合作,那些犹豫的,他也没时间再去做什么思想工作。这件事最后到底能不能成现在谁也不知道,只能说是赌一把,他何成军赌的起他干,那赌不起的人,也不能强按着他们出头吧?

  “咱们首先得确认好我们要办个什么厂,咱们自己把事情理清楚后,我就去政府找贷款,只要贷款批下来,那一切进行起来也就快了。”

  当天晚上,何成军就和另外两个合伙人们一起开了个小会。

  “贷款那我回去也问问我爸,看他那有没有什么优惠政策。”黄三是何成军的朋友,他父亲是村支部书记黄强田。”我看现在那些国营工厂都是些什么机械厂、毛巾厂、纺织厂什么的,我寻思着,咱们是不是得搞个不一样的?”

  “三儿说的对,拾人牙慧没意思,咱们得有自己的特色。”另一位合伙人马明志对黄三的话很是赞同。“我记得你有个堂妹不是在北平吗?你有没有问问看她的意见,他们在大城市生活的,肯定比我们有见识多了吧?不如你去问问看现在有什么生意好做的。”

  马明志说完后,黄三也都点点头,两人一齐看向了何成军。

  “我妹听说我想办厂倒是挺支持的,她说现在国家政策好,正适合我们自己搞创业。她还说,要是咱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找她,她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寄过来,咱们也能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什么的。另外,国家如今还在大力鼓励出口,以后咱们如果有这个需要的话,她在这方面也认识不少人,到时候就能帮上忙。”

  出口不出口的,他们暂时还没想那么多。再说他们以前也就是在镇上,在县里混一混,从来没接触过这一块,也不大懂,就把这个问题暂时放在了一边。

  几个人谈话谈到了凌晨,最后直接决定开家食品生产加工厂。

  “我们东北什么时候都不缺吃的,从山货到酸菜,整好了指定能卖钱。‘衣食住行’,人什么时候都离不了吃,我就不信这主意不好使。”

  做好了决定后,何成军第二天一早又打了个电话给了娉婷。

  “做食品是挺好的,我的想法是,食品的种类不能单一,品种尽量丰富一些。生产后首先注重质量,另外还要给你们的商品注册一个商标,形成一个品牌的概念。”

  娉婷趁着上班前,和何成军说了一些她了解的基本信息,不说能起多大的作用,起码也能让他少走一些弯路。

  挂了电话后,娉婷坐下来吃早饭,在旁边听了半晌的卞颖芝也不免问了两句。

  “就是我老家的堂哥,现在国家不是支持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吗,他想跟人合伙办个厂,有些问题不太懂,打电话过来问问我。”

  娉婷一边喝着豆浆,一边和卞颖芝解释了两句。

  “办厂可是大事,你要是不大懂,可不能瞎给人指路,要是路走错了,得耽误了人家的正事。”

  “妈,你看你说的,我能做那种不靠谱的事吗?”

  娉婷被卞颖芝说的差点把嘴里的豆浆给呛了出来。

  “还真别说,你堂哥啊挺来事的,也有上进心,没准儿这次他还真能做成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