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芬芳六零年代(345)+番外

  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重复过自己曾经过的那种生活。

  汪梅怀孕的消息同时传达给了何成辉和何娉婷那里,很快汪梅就收到了何成辉的信,他在信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同时也让汪梅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几个月后,汪梅生下了一个男孩,取了个小名叫兵兵,大名叫何盛兵。

  兵兵出生后,做姑姑的何娉婷经常寄钱寄票寄东西回来,虽然之前汪梅心里对何娉婷有些想法,可现在见她对自己儿子这么好,一开始她心里也是挺感激的。

  可到了后来,许桂兰见天的跟别人说自己的女儿有多好,今天寄什么东西回来,明天打了多少钱回来,这让汪梅心里很是不舒服。

  “你日子过的够好的,每天就是在家带孩子,也不用挣工分。不光自己丈夫养着,连小姑子都在帮你养儿子。你看兵兵吃的,穿的,哪样不是村里拔尖的?听你婆婆说,兵兵还喝什么奶粉,只有市里才有的卖呢。”

  这种话听多了,汪梅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她厌恶婆婆许桂兰的大嘴巴,对小姑子何娉婷也产生了负面的情绪。

  汪梅第一次见到何娉婷时,是她从部队里回来探亲。穿着一套整齐的军装,齐肩的长发辫了个辫子,皮肤很白,身材高挑,一双桃花眼,别人说话的时候,她脸上总是带着笑意静静的听着。

  有一瞬间,汪梅生出了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以前她总以为自己各方面都过的去,长相也不赖,可见到何娉婷之后,她才知道人和人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晃**年过去,何成辉在部队发展的不错,刚好又赶上了部队的随军热潮,他写信回来希望汪梅和许桂兰带着孩子一起去成都。

  “你们夫妻俩这么多年了一直分居两地,这次好不容易能团圆,我这个老婆子就不去给你们碍眼了。再说我过惯了现在的日子,让我去住军属大楼我也住不惯,不如你先带孩子过去看看,要是忙不过来了,我再过去帮忙。”

  许桂兰不愿意去成都,汪梅心里其实是挺高兴的,她也不愿意去了成都后,许桂兰还要天天在自己面前碍眼。

  最后,汪梅带着两个孩子,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成都火车站,这一路的辛苦可想而知。

  当她带着孩子和行李下了火车,见到过来接站的何成辉时,眼泪顿时簌簌地往下掉。

  “妈说她年纪大了,过不惯这里的日子,就愿意在老家种种地,养养鸡鸭,那我一个做媳妇的,当然得尊重妈的意思,总不能绑着她过来吧。”

  在何成辉问起许桂兰后,汪梅一脸委屈的说着。

  “我也不是其他意思,主要是我们部队要帮军属解决就业问题,你说现在这么年轻,总不好一直在家带孩子吧,当然是有个工作更稳妥。”

  汪梅没想到中间还有这个事,一下子也急了。她上过高中,后来也拿到了高中毕业证书,也算是挺有文化的。这么多年以来,她从来没有正正经经的工作过,现在听说部队能帮忙解决就业问题,她心里就热切的不得了。

  “那明天我就去拍电报,让妈赶紧过来吧。我要是有工作了,那家里就能有两份收入,日子也会好过一些。其他倒没什么,可两个孩子越来越大了,要上学,以后还要工作、结婚,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我们得给他们多存些钱才行。”

  很快,汪梅被安排进了小学当老师,许桂兰也从老家一路赶到了成都。

  “这一路上可真是受罪,我是最怕出远门的人了,要不是为了两个孙子啊,我是真不愿意过来。”

  一路坐火车,许桂兰确实受了不少罪,到了成都后难免有了几句抱怨。

  “妈最近身体不大好,我明天去买只鸡回来给妈炖汤喝。哎,要不是我们实在忙不过来,我还真不想让妈受这份罪,看到她躺在那里,我心里也不好受。”

  一边是妻子的善解人意,另一边是母亲的满脸哀怨,何成辉自然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妻子。

  许桂兰身体修养好了后,就开始了每天买菜,做饭,做家务的生活。

  “我每个星期给妈五块钱让她去买菜,我们俩中午不回来吃饭,这就省了好一笔钱。我算了算,只是早饭和晚饭的话,五块钱足够了。一个月二十块钱的生活费,这在哪都算高的,我们剩下的工资除了必要的花销外,其他都存起来,防备以后要用钱。”

  过了几天,汪梅又跟何成辉说,“妈说一个星期五块钱的生活费给少了,妈来之前我一个星期只花四块钱不到,账本上都写着呢。我跟妈说,如果不够用那就少买两个肉菜,少吃一两顿肉也没什么,我们不能在菜钱上花费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