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李氏荣华(212)+番外

  入了国子监太学等于半只脚踏进了朝廷,一比,她的义学也就不是特别出挑了,总能引开点注意力。

  李昭又叮嘱了一些事宜,并点了随行的人,一直到了晚霞红透,才让众人离开。

  一直乖乖巧巧坐在一边旁听的李烨终于在李昭的示意下开口问,“姑姑既然这么不放心这里,为什么还要坚持亲自去,不放心世族,难道连庶族也不放心?”世族常道李昭牝鸡司晨,礼乐崩坏,关系有点儿僵硬。可不是说姑姑和寒门庶族关系很好。

  “同样的一份菜谱,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味道会一样吗?”李昭问。

  “些微之处总有区别。”

  李昭道,“所以我不得不亲自去,一旦成了定局,我再想改过来就没那么容易。”李昭想了想,拿起砚台往白纸上一倒,面前的白纸上出现了一堆墨迹,

  李昭对李烨道,“在这张纸作画难,还是在白纸上作画难?”

  李烨若有所思的看着白纸上的一团乌黑,“所以姑姑花那么大的精力兴学办校,就是为了从小开始培养他们,让他们更好的为朝廷为百姓做事。”李烨虽年幼但是自小就被李徽带在身边悉心教养,今年初开始李徽又让他隔两天来李昭处一天,知道的可能比很多人都全面。

  李昭失笑,她最开始的动机可没这么深远,那时候她想的是自家不能被当成傀儡架空甚至全家性命不保,所以要收缩世家权势。直到李曦一番话才让她‘高尚’起来。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既然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总要做点什么才不虚度。

  对上已经不算小的侄子认真的目光,李昭不要脸的点点头,趁机道,“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我自己的私心。读书的本义是知荣辱明事理辨是非,世人皆爱读书重经史子集,为何,因为只有学好这些才有机会入朝为官光宗耀祖,因为朝廷对仕人处处优待,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人性趋利,是以最聪明的那群人为了做官都去研究经史子集而荒废了其他。大郎觉得这样好吗?”

  李烨直觉不好,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姑姑与先生说的太不一样了,以至于他当场死机,呆呆的看着李昭。

  李昭揉了揉他的头,“你觉得你二叔聪明吗?他要是一心想着治国平天下会怎么样?”李灏在工部挂了个虚职,没日没夜的带着一群技术宅折腾。

  李灏带人做出的霹雳弹、迷烟弹为攻城略地立下汗马功劳,他还设计了更为省力的水车灌溉系统造福农业。二叔自然的是聪明的,但是让二叔治理政事或者行军布阵,李烨下意识摇了摇头。

  李昭看李烨的表情就知道他明白过来,也不勉强他评价长辈,遂道,“可外人提起你二叔来,多是评价不务正业好奇淫巧计。然在我看来,他对百姓和朝廷的功劳,不比朝中大臣少甚至更多,这公平吗?”

  李烨又摇了摇头,但自古以来的等级便是士农工商,李烨觉得脑子有点儿不够用了。

  “你二叔有李氏子的光环都如此,换做其他人只有更不堪,哪怕再劳苦功高,依然不被重视不被尊敬,那还有谁愿意研究这些技术。这世上有多少天资聪颖的人将自己的才能浪费,而在不适合自己的路上狂奔最终沦为平庸,禄禄一生。若是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本领,又会给天下带来多大的福祉。虽前路荆棘坎坷,我总是想试一试,不做永远没结果。”

  李昭的脑洞已经突破天际,她想在封建皇朝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李徽和李湛她影响不了,小正太正合适。

  小正太已经有点头晕眼花的征兆,李昭点到为止,笑道,“天色不早,我们回府吧。”

  李烨昏头昏脑的应了。

  下马后,李昭带着李烨去正堂向徐婧请安,双胞胎下了学也在那儿,两人是去年秋天进京的。而徐婧六年前生下的七郎,周岁后过继给亡故的二房李德为嗣子,一直养在陇西崔氏膝下。

  双胞胎见到李昭忙上前见礼,李烨又向两位比他还小大半年的小姑姑行礼。

  徐婧对李昭的态度很是客气,客气中带着疏离,也许还有那么点敬鬼神而远之。今天下午不少贵妇人上门,话里话外就是打听李昭二十之前不得婚配的批言和她的婚事,她一概装糊涂糊弄过去。

  当年她因为兖州世族的事情和李徽起了争执,结果不到一个月,兖州旧族意图刺杀李徽,她弟媳牵扯其中,差点没把全家兜进去,然而父亲和弟弟到底受连累丢了官。徐婧很是后悔,可晚了!李徽对她最后那点耐心在那场争执中消耗殆尽,要不是为了三个孩子的面子和李氏的名声,她都不敢深想自己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