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师父难当(251)+番外

作者: 青喵啖血 阅读记录

沈自流不答反问道:“师父介意弟子将那宅子改造改造吗?”

关璟瑄笑道:“这宅子为师本就是要送你的,你想如何改造都可以。只不过改造屋舍所需不菲,一旦开始入世为师也不能帮你,小流的钱够吗?”

沈自流颔首道:“师父放心,弟子心中有数。”

两个月后,扬州城南一家名为“清梦集”的书斋正式开业了。这书斋和普通书斋不同,不止售书,还能看书。书斋分三层,一层云集了各类书册画集,无论是新近刊印的流行话本热门诗集,还是市面上难以寻觅的别册古籍,这里都有。

二层分雅间和露台,雅间布置犹如大户人家的书房,布置考究,书香墨韵盈室,隔音效果甚好,很是适合喜爱清净的文人。露台伸出房顶,以屏风隔成数个区域,每个区域中都摆放着一张大书桌和数把椅子,桌上提供文房四宝。喜欢沐浴暖阳微风,聆听街市热闹的人,露台是他们的首选。屏风上方牵着无数细线,光线太亮或是日头太盛时,将卷在屋檐里的竹席铺展出来,又是一番风情。

三层是一座重在二层屋舍部分上的八角凉亭,凉亭很大,视野极好,中间以帷幔一分为二,两侧各放着一套文房四宝和书案。不同的是,靠外侧那半的书案旁只放了一只坐垫,靠里侧那半放的却是一张贵妃靠。这一层并不对外开放,花多少钱都不行,要想上来只有一个办法。

每个来清梦集买书或是看书的客人,都可以留下一幅自己的作品,诗文画皆可。每日书斋会对客人们留下的作品进行初步筛选,留下最佳一幅,每月最后三日集中贴于书斋一层的“瀚海拾珠”榜上,所有来书斋消费的客人都可品鉴投签。得签最多的一幅作品将会被装裱起来挂在书斋外一个月,供全城供文人赏读。而这幅作品的作者,就是唯一一个可以在次月上到清梦集三层的人。

第169章

然而,即使作品脱颖而出获得独上清梦集三层凉亭资格的人,也只能在靠外那一侧就坐。帷幔之后的座位,据说是留给一位“随安公子”的专座,然而自清梦集开张以来,还从未见过这个座位有人来。

说到这“随安公子”,也是个十分神秘的人物。清梦集一层有一排书架,上书“随安公子特荐”六个大字。此架上的书册不拘一格类型繁多,没有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作者也大都是些籍籍无名之人,甚至还有著者不详的,所以很少有人看过。但只要耐心细细翻看,就会发现这些书都十分有趣,让人读之爱不释手。

只是这位“随安公子”从未在清梦集露面过,在此之前扬州城里也从未听闻过此人的名号,是以当清梦集的名气越来越大时,“随安公子”的人气也水涨船高,众人都想一睹他的真容,还有不少向清梦集老板打听的,却都被老板敷衍了过去。

至于这位清梦集的沈老板,也是个奇人。看似刚刚二十出头,生了一副绝好的容貌,逢客面带三分笑,一副斯斯文文的模样,像是哪个高门世家出来的矜贵公子,可实际上却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试问哪家的矜贵公子能面不改色单手托起一个装满了书的书箱?——能装下两个人的那种。但他的奇还不止是力能扛鼎,更奇在他超乎常人的记忆力。

但凡是清梦集有的书,哪怕你记不得书名,记不得作者,只记得书中的一个句子,沈老板都能在极短的时间里从书架或仓库中找出来。似乎就没有他未曾读过的书,而且只要读过,他就过目不忘。清梦集里的书籍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他却能精准记住每一本书存放的位置,只这一点,扬州城内便无人能出其右。

在清梦集购书不贵,想坐下看书却不便宜。因其环境风雅不受打扰,所供茶饮均是上上品,文人墨客可以在此尽情挥洒才思相互切磋,清梦集开张不久便引来了众多真风流名士和一众附庸风雅之人。扬州从不缺文人,也不缺富人,更不缺将才子名士奉为座上宾的富人,所以即便清梦集消费不菲,书斋二层却几乎日日座无虚席,一位难求。

清梦集每日巳时开门,酉时打烊。未时以前只开一层卖书,未时之后二层才接待来客,每日限客三十,额满后管你权势滔天还是富可敌国,统统不接待。每逢初一十五或是传统佳节,店家绝不开门,生意做得十分任性。饶是这样,清梦集的人气依旧一日胜过一日,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是年金秋,清梦集的名气已传出了扬州。面对越来越红火的生意,沈老板却不是很高兴。

这一日酉时打烊后,待伙计收拾完二楼的茶盏笔墨各自归家,沈自流抱着一沓字画从书斋后门出去,进了自家院子。关家老宅很大,沈自流辟出临街的三分之一建起了如今的清梦集和库房,剩下三分之二经过一番修整改造,保留了客堂、正房和左右两间厢房,又重建了厨房和书房。原本的大花园缩减成一个小花园,但榆柳成荫莲池清浅,和清梦苑的后院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