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过气流量的导演之路(15)

作者: 鲨鱼赫斯 阅读记录

反方马博远又抛出了一个观点:“我会选择继续往前开,是因为我觉得如果我是那个站在侧轨尽头的工人,我并不愿意牺牲自己,去拯救五个与我不相关的人。”

正方佟可欣马上诘问道:“那如果你代入这条轨道尽头的五个工人呢?你难道不希望被拯救吗?”

马博远的回答很干脆:“不会。因为我觉得牺牲别人来救自己很不公平,所以即使我是那五个人中的一个,我也不会。”

佟可欣对此的评价是:“马老师的看法很理想化,其实不到那个场景,你是没有办法知道自己当时会给出的反映的。我还是认为大多数人如果处于那个情况下,会希望被拯救,想要活下去是每个心理状态健康的人的本能,涉及生死的问题人不一定能以道德原则来衡量。”

陆鸣在这时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先暂时抛开‘如果你是五人中的一个,希不希望司机救自己’这个问题,我们看一下马老师的表述逻辑。您表达的观点其实是你代入别人的角色,你觉得别人会怎么想,然后你推人及己,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但现在就是你在做决定,不是吗?为什么要从别人的角度来看?”

负责镇场的楼明德又下场参与讨论了:“我其实也刚想提陆鸣说的这个点。我们仔细想一想,这是不是和伍建义的选择有点类似,就其实还是不愿意站在一个决定他人生死的角色的立场来看待问题,而是要置身于被决定者的立场来做出选择。其实这也是一种思考习惯,有些人就一直会先考虑‘我怎么看,我怎么想’。而另一些人就会先想‘我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别人会怎么想我’。其实这两种思路不能区分孰优孰劣,这就是一种思维习惯,和你本人的个性,从小生长的环境,接触的文化有很大关系。只是一直从别人角度出发的人可能会更累一点,因为你替别人考虑了,别人未必会领情,也未必会同样替你考虑,这甚至涉及一个讨好型人格的讨论。我个人是觉得,有时候人可能回归自我,会更舒坦、惬意、放松一些。”

节目后来将这个问题上升到后果主义道德推断和绝对主义道德推断,这个时候,楼明德特地停下来cue了两位明星嘉宾。

在何尧城粉丝看来,这是一种刁难,节目组明知道何尧城高中没毕业就去当练习生了,还问他这个问题,就是成心想看他出丑,给同期的另一个嘉宾陆鸣抬轿。他们在节目播出后,还给陆鸣刷起了#娱乐圈皇太子陆鸣#的话题,意思是节目组故意捧一踩一,这做法十分恶心。

但客观来看,陆鸣和何尧城的对比是自然形成的,自带拉踩,不需要刻意设计。

何尧城在听完楼明德解释这两个名词后,回答道:“一个是从结果来判断,另一个我好像没太听懂。”

其实这回答也不算太糟糕,还挺坦诚的,而且他一直就有“文盲人设”,他粉丝还经常把他的一些无厘头的话当作萌点。

怪就怪陆鸣接下来没有给他留面子,直接说:“据我了解,功利主义就是由后果主义道德推断派生出来的,而绝对主义道德判断的代表是18世纪康德提出的道德律,是吗?”

文史哲常识除了自己博闻强记、不断积累之外,还有一条路就是多听、耳濡目染。

陆鸣小时候刚学会写十来个汉字,他外婆就给他念汉大赋了,唐诗宋词那是陆鸣5岁外婆让他背的东西了。

陆鸣的外婆是重庆南开中学的语文老师,退休以后除了写写书法、画画国画,就是带着外孙到处转悠了。

她当了一辈子老师,最喜欢在生活里创造一切机会教小外孙新知识。

陆鸣小时候很厌倦这种无处不在的教学,但后来他长大了,还是感谢外婆有意识地将他往学习的路上引,让他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考习惯,可以在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时,保有自己心里的一片净土,不轻易为外力所左右。

杨姐待在公司里本来还有点担心,看到现场工作人员发来的微信说陆鸣表现特别好,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还回复道:那可不,我就知道他能行。

杨姐一直发拉踩营销通稿,在网上被各路粉丝骂,最常见的质问之一是“你没有心的吗?”。

其实杨姐也是有心的,她和方锐一起合伙创业,认识旋风少年四个小朋友的时候,她才28岁,她女儿才半岁,那都是2013年的事了。晃眼八年过去了,她女儿也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长成了一个上二年级的小姑娘了。

在营销炒作这件事上,她也许有时候是对不起别的艺人,蹭人家热度还拉踩了,但她独独没有对不起旋风少年这四个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