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拜山(100)

作者: 刘宗凤 阅读记录

改版后的《建新报》,比较好地兼顾了报纸的宣传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同时,根据所刊登文章的具体内容,有选择有重点地配上适当大小的图片,这样,图文并茂,令人爽心悦目。经了解,有不少犯人反映,改革后的《建新报》,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仍有说教的成分,但它是寓教于乐,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官家的说教。可以说,如今的《建新报》,可读性与较前有大幅度提升,整个版面也做了较大改变,并以一副崭新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它越来越得到服务犯人们喜爱和好评,可以说,杨凡令整份报纸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高科长和欧阳干事,对改版后的《建新报》很是满意,高科长更是还有一种“慧眼识英雄”的自豪感。“我的眼睛很毒,看人很准的。”他常对人说。

黄新华近来的日子,已愈来愈不好过,由于此人心胸狭隘,好整人,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透了他的为人本质。前几天,中队的新收巷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监狱狱政科收了一封举报信,信中说新收组组长刘天明利用职务之便欺压新投犯,勒索新投犯的钱财,结果,刘天明被狱政科关了禁闭。但由于此事发生之前,中队领导竟一无所知,弄得郝指导员和张副指导员等人很是被动。后来,经反复了解,队长们已愈来愈多的怀疑是黄新华所为,目的同样是为了整倒刘天明。由于刘天明与中队领导的关系比较好,他的内心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他担心刘天明会有一天取代自己出任中队的积委会主任。而他也知道,自己与刘天明关系一直比较紧张,担忧一旦由刘天明出任积委会主任,自己的日子不会好过,所以,他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斗争策略,欲置刘天明于死地而后快。那名作证的新投犯,原来是被黄新华事先收买好了的,条件是事成之后黄新华答应把他调到建新学校去服刑,那新投犯本就很想分配到建新学校改造,正苦于没有门路可走,见黄新华是积委会主任,是整个中队犯人的头儿,于是,二人很快就一拍即合,答应了黄新华的条件。

然而,整人犹如一把双刃剑,久而久之,常常是既伤了他人,也会伤到自身。黄新华一次次利用职务之便整人,渐渐地已被越来越多的干部所认清。出于维护正常改造秩序的考虑,有不少干部甚至不仅怀疑黄新华的人品,而且还进一步怀疑起他的组织能力,担心如继续让他担任犯人的头目,会日益引起犯人的不服,从而影响到干部对犯人的监管效果和自己的工作前途。

同样,在建新学校,高科长和教育科其他干事,虽说没有人能证明用黄色书刊陷害杨凡的人就是黄新华,但从种种迹象来看,除了黄新华,很难找到第二人会做这种事。更何况,根据中队的规定,除积委会成员外,其他犯人在开工之后是不允许擅自回仓的,因此,一般犯人根本不存在有作案的时间和机会。尤其是高科长,经过逐一找人核实之后,他肯定杨凡那天对他所说的那些话都是实话,所以,在心里,他比谁都清楚杨凡确实是遭人有意陷害而蹲禁闭的。他之所以仍让黄新华继续担任图书组组长,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毕竟堂面上拿不出具体的人证和物证证明有意陷害杨凡的就是他黄新华,所以,不能理直气壮地作出公开地处理;二是考虑到黄新华此人,虽然心胸狭隘,报复心极重,但由于他能写能画,加上在监狱服刑多年,对监狱每年所要开展的各项活动很熟悉,策划筹备各项活动也比其犯人更得心应手,一句话,他黄新华还有利用价值的。

据其他犯人说,在杨凡还没有投牢之前,高科长曾在好几个场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一旦黄新华刑满出监了,我看图书组也差不多要解散了。”由此看来,他黄新华在教育科干部的心目中还是具有一定分量的。但是,自从杨凡被分配到图书组以后,黄新华也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高科长心目中的分量正日益下降。

为此,他感到了自投牢以来从未有过的恐慌和忧虑,他怕失去图书组组长的职位,因为他还要面对十余年的漫长刑期要度过,他不能像监狱里那些有钱的犯人那样,可以通过花钱去解决一切问题,他明白,他没有这个条件。他知道,要想能早一天刑满出监,对他来说,除了想尽设法去取悦队长,让队长们相信自己是积极靠拢官家,是老老实实地走改造自新之路的,从而获取队长的信任,在犯人监管系统中尽可能担任到一些重要的职务,这样,每年就有希望被评上改造积极分子特别是省级改造积极分子,而这些正是所有投牢改造的犯人都挖空心思想得到的。从他过往的改造经验得知,一旦被评为省级改造积极分子,则第二年减刑时就可以搭上快车道而不用排队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