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拜山(39)

作者: 刘宗凤 阅读记录

想到此,杨凡有些不敢再往下想了。他在书桌上展开当天出版的报纸第一版,只见第一篇又是梁效的文章,由于老师要求上课时由杨凡进行领读,所以,乘上课之前,杨凡想多读几遍,熟悉内容,以便领读时能更顺口。头版的第二篇文章是一篇新闻报道,题目是《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头版的右下角还有一篇配有图片的新闻报道,它说的是大寨大队村民在陈村长正确领导下,由于认真学习了最高语录,所以,今年粮食又获得了特大丰收。

杨凡虽说是一名善于思考之人,但他的思想观点又常常是相互矛盾的。由于从小所接受的是官家正统教育,因此,尽管他一方面十分了解村里人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仍相当程度地相信上面是为老百姓好的,认为群众的生活水平暂时不高,主要是由于如报纸所说那样即底子薄、人口众多加上美帝苏修封锁的缘故,所以,为了加快建设步伐,暂时苦点累点也是应该承受的。特别当杨凡进入高中学习以后,他仍然相信只要人人都为经济建设献计出力,克服个人小私而服从于天下大公,那么,社会就一定能很快地富起来。社会富了,村里人的日子自然也就会跟着好过起来,正如上面天天所说的那样:“大河不满,小河干;大河一满,小河才会满”。到那时,“剪刀差”措拖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此可见,杨凡的心地是善良的。

要知道,凡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出生并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都是十分封闭的,他们日常所能读到和看到的信息都十分有限,人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就更加有限了。在那个时候,你即使是想偷偷收听海外的声音,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弄得不好的话,随时有可能招来弥天大祸,一旦给你戴上叛徒或反动分子等帽子,那你就可能一辈子翻不了身,从此,成日挨整受□□就成为家常便饭了。一旦落到如此地步,是男人就会娶不到妻子,因为没有女人会肯嫁给他;是女人就会嫁不到郎,因为没有男人敢娶她做妻子,所以,那时凡被戴上地富反坏右或里通外国等帽子的家庭,不少人家因娶不到媳妇而出现绝后情况比比皆是。

更严重的还有,如果他们是城里人,则将会失去赖以维生的宝贵工作机会,因为所有的企业全都归公有,让谁就业不让谁就业,其权利完全掌控在上面手中;如果他们是村里人,由于那时实行的集体化组织,村里人除了干活外几乎一无所有,不少家庭劳作一年,到年终却成了欠粮户,那时,也有余粮户(即年末可以从生产队分到钱的家庭),但为数很少。然而,一旦被戴上叛徒或反动分子等帽子,则他们就可能要么不停地挨□□,要么去修水库、修公路等接受强迫劳动,干得全是最危险和最繁重的活,而其肚子却更加永远别想填饱,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了。

那时,全社会上下犹如被一张密不透风的巨大的网所覆盖,要是有人说了或做了与官家意志相违背的话和事,他将会无地容身,难以活命。你要是想外出谋生以逃避伤害,那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村里人进城必须要有县团级以上单位开出的证明书,才能住到旅店,要知道一名普通农村人特别是还有政治问题的农村人,要想拿到县团级以上单位开出的证明书,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吃饭必须要有粮票,否则,就是有钱也买不到饭吃;城里人也是一样,要想离开所居住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去生活,几乎比登天还难。由于你没有新城市户口,没有吃饭所需的粮票,没有居住所需的证明书,这时,你将会深深地感到虽然天地之大,却无处可容身。所以,那个时代的人,全都被牢不可破地限定在一个指定区域内,要想擅自离开,除非是上面需要,否则想要离开出生地或户口所在之地是绝对不可能的。

生为当地人,死为当地鬼,几乎是大多数人的命数。那年月不同今日,老百姓听到的只有一个声音,这就是:领导都是为人谋幸福的,是大救星,没有领导就没有大家的好日子过,“三座大山”就不会被推翻,老蒋就会回来,大家就会吃二遍苦、受二遍罪,就会过上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

虽然杨凡思考了一生,也拼博了一生,但综观杨凡的大半人生之路,他的思路历程是:从学习别人的人生观,到认真探索自己的人生观,再到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人生观。正是这样坚持——否定——再坚持——再否定,周而复始,不断变化,以致最终哪是对?哪是错?连他本人也弄不明白了。加上,报纸每天不停地在宣传,杨凡同大多数人一样,是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上面所倡导的观点。事实也是如此,他基本上是按照上面所设计的方向发展的。还在初一年级第二个学期时,杨凡就加入了青年组织并进行了宣誓。进入大学第二年,他加入了高级组织,成为其一名名符其实的正式成员,当他面对旗帜举起右手宣誓时,他毫不怀疑地相信理想有朝一日一定能够在全球实现。按照上面培养接班人的标准,杨凡够得上是一名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都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