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开局一个碗(104)

作者: 投你一木瓜 阅读记录

第四十八章

徐达与常遇春大破洛洲守备, 擒住了梁王阿鲁温, 甚至有一路拿下瀛洲的意思。瀛洲北望便是元大都所在的燕州, 元朝朝上顿时乱作一团,连发调令向王保保, 其中一封还被徐达截获,派了自己的信使传回给朱元璋。

他们如今唯一能用的统帅只剩下王保保了。

朱元璋展信只觉想笑,此时元帝脑子倒是明白了,抛了那些政斗的大臣不管,把军权全部交给了王保保, 急调王保保回防元大都。可如今王保保所率军队在赵普胜与傅友德所率的后备军缠斗下, 根本无法脱身。除非他敢撇下他剩余的六万人不管才能回防,只是不知他有没有这个魄力了。

王保保也不愧是如今元朝第一名将, 只斟酌了两日, 便带着亲兵奔赴冀州而去。那里有着元军最后的集结起来的兵力, 整整十万人在等待着王保保的回归。只不过他们从前分属各个派系, 王保保能不能驾驭得了他们又是一个未知数了。

无论如何, 朱元璋也不觉得此时有人能够阻拦得住徐达和常遇春的脚步。

至正十四年, 元帝听闻朱元璋军队的一路胜绩,惊惧之下听从大臣们的意见, 自元大都北迁至了元上都。朱元璋二十七生辰刚刚过, 他踏入了应天城中刚刚建好,并不精美却宽敞的宫室,坐上了那张属于他的宝座,向众人宣布了大明朝的建立。

自此, 年号变成了洪武元年。

他废除了元朝使用的中书省制度,所设六部直接对他负责,丞相这个位置还暂时空缺着,他只先将六部尚书给封了,让自己这个朝廷能够运转起来。

功臣的爵位封赏的名单很快也已经列出来了,文武官各一份,爵位高低全看曾经贡献。

因此武官第一朱元璋定了徐达,汤和这个才能不如他人,只能一直守城的幼年之交反而排在了常遇春,赵普胜等人的后面。文官那边稍稍复杂了一些,朱元璋原本是偏向于之后多次出谋划策的刘基的,但朝中文臣大都是濠州人士,他们推举的是李善长。朱元璋略考虑了一番与刘基谈了话,最终定了李善长。

爵位是一个荣耀,定下来后,随之而来的还有对功臣土地的赏赐。朱元璋着人宣完旨后又向阶下诸臣说道:“土地是对你们功劳的封赏,但朕这也有个规矩,无论是功臣田,还是属在朕名下的皇田,一律都是要按土地亩数,缴纳与百姓相同比例的田税。不由耕者缴纳,由土地所有者缴纳。这条命令在丈量土地后也要公示天下百姓。”

“皇田也要纳税?”功臣田纳税他们倒都认可,但皇田纳税是他们没想到的。

李善长是户部尚书,此时听到朱元璋会这么说皱起了眉:“那可是陛下的私产。天下都已经是陛下了的,皇田就不用再缴纳赋税了吧... ...”

“税收入国库,朕的私库与国库分开来。”朱元璋公私分明,宫室的建造尚且用的是他私库的银两,回头自然是要求臣下也公私分明,不准借官职谋利的。若是皇田不纳税,他在时还好,到了后世,保不准就会有宫人打着皇家名义四处购置田产称作皇田,到时国家百姓两不落好,只有奸人能从中牟利。

“李善长,朕要你去统计全国人口,人手都安排下去了吗?”

李善长答道:“是,政令也已经发布下去了。由各个里中统计乡县的人口入簿,分发证明身份的名帖。然后他们丈量乡中土地统成数字往上报,再在我们户部汇总。”

“嗯,人口名簿存三份档,里中处一份,行省衙中一份,户部也要存一份。”

李善长犹豫了一下,回道:“这是不是太麻烦了些,百姓数目何止千万,里中和省衙中按地域各存一份也就是了,再存到我们户部一份... .

..怕是两三间屋子也放不下啊,是不是只几个明确数字就好了。”

“放不下那就专门开辟一处院落出来存档,按各州存放名簿,着专人管理。这是件大事,若能做好,之后我们管理百姓,区分流民贼匪也简单许多。”

这是朱元璋与姜妍讨论之后想出的一个类似身份证的办法,之后管理流民,记录各人土地收入的各项数据,都要依凭这个。在没有网络存档的情况下,这种档案容易发生意外损毁,姜妍只能建议在三处存三份,避免哪一处出了意外,可以从另两处补查。

因此即便工作繁琐,户部也难以储存,也得存一份。

“户部的记载可以不用记各人名下田产财富,只记人名生卒户籍就好。”

“陛下,还有一点。”刘基看着朱元璋下发到他们手上的政令草案,皱着眉头道:“这... ...改收钱税是否草率不合理了些,桑麻这种价高的作物卖作钱财还好。若到了农人那里,他们必须得将粮食卖出交税,怕是奸商会趁机去到盛产粮食的大省,刻意压低粮价逼的农民为了缴税低价卖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