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开局一个碗(146)

作者: 投你一木瓜 阅读记录

那些苦痛的日子明明并没有过去多久,两人却都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但他也没有

将那些日子完全抛弃忘记。

朱元璋是个重视恩情的人,建国后封了刘继祖一大片沃土。这个曾经赠他半亩贫田安葬父母的小地主完全想不到,那个许诺他报答的瘦弱孩童竟然成了这个帝国的统治者,真的完成了当年的诺言。

还有香樟庙,那座小小的庙宇没有给朱元璋留下太好的回忆,却因为朱元璋的发迹而被扩建成了皇觉寺。原本坐在庙正中的破落佛像也被替换成了朱元璋的塑像,香火更是源源不断。

如今的住持早已经不是当年的住持了,庙里的和尚也不知换了几批了。朱元璋与姜妍回去过一趟,觉得住持看着有些面熟,大约是庙中从前的哪位师叔或是师兄,然而他已经记不得了。

但住持却是知道从庙中出去的小沙弥从前都是受怎样欺压压榨的,担忧他回来追究从前的仇恨。

朱元璋问他庙中亡者都被埋在哪里,他胆战心惊地领他去了庙后山上的一片碎石地,直到朱元璋挥手示意让他离开,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碎石地上隆起了一个又一个小土包,都是庙里或饿死或病死又寻不到亲人下葬的人埋骨之地。没有立碑,没有标志物,朱元璋完全不知道哪一个小土包里埋着的是那个心口不一的善良小师兄。

最后他自己动手替如源立了一个小小的碑石,却迟迟不能用刻刀刻下如源的名字。

姜妍接了他手里的刻刀,手腕发力刻下了如源的名讳,又想了一会儿,刻了一小句悼词:“安眠于此,再无饥寒痛苦”。

他也曾经派人去固始城寻过陈四叔,可惜没有一点消息。

酒楼化作灰烬,陈四叔不知还能依凭什么作为生计。那场凄厉的分别仿佛犹在眼前,朱元璋明白陈四叔不可能选择离开固始城。

那里战乱变动频繁,没有消息意味着什么朱元璋很清楚。

得到回报的那几天,朱元璋如常上朝批阅折子,没有流露出一丝悲伤难受的情绪。夜晚搂着姜妍的力道却几乎勒得姜妍肋骨发疼,嗓音有些沙哑地向姜妍倾诉道:“阿妍,我心里梗得难受。”

她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朱元璋,他没有流泪,她也只能轻轻拍着他的背:“我知道,我都明白。”

还有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南方驻守的赵普胜提前几日便千里奔赴回来。二人都没有多言,只是摆了一桌子菜,找了一家戏班子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他二人则一人一杯温好了的酒饮尽,剩下的一杯一杯的倾泻在了土地上,敬给那些没能在建国宴席上讨到一杯酒喝的师兄弟们和师父。

回忆到这些,朱元璋的心情变得沉重,但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安静地替姜妍剥着一粒粒花生放进碗中。

二人静坐了片刻,有宫人走来轻叩门扉:“陛下,娘娘,烟火燃放的时辰到了。”

他话落,姜妍与朱元璋同时将视线投向窗外。巨大的烟花绽放在鸦色的天幕上,照亮了整片天,让深夜恍如白昼,就像是人为制造出一轮巨大的太阳。

“明年守岁的时候我们还能带着我们的孩子。”姜妍看着他略显冷峻的侧脸,柔声道:“新的一年到了,一切都是新的了,之后我们也会一起面对一切的,心情好一些。”她的手覆在他的手背上,稍有些冰凉,朱元璋便用另一只手将她的手笼住,让自己的体温能够传递给她:“好。”

开春了,冰雪消融,枝头放春,常遇春意气风发地自东南回来了,兴致勃勃地要与徐达规划北伐的战术。他与江眷眷约定此次凯旋便要十里红妆娶亲,所以动力十足。

徐达怕他因此贪功冒进,将原本计划带在身边的李文忠安排在了常遇春身边。

常遇春的副将劝不住常遇春,李文忠外柔内

刚又是朱元璋的外甥,常遇春再怎么样也得听李文忠几句劝。

近乎全国的兵力被集中到了北方,北伐大军带着精良装备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然而阵势太大,元军早早便得了消息。他们打定了避而不战的主意,依靠着对戈壁沙漠地形的熟悉分散躲藏。好在明军此次北伐带了许多对地形熟悉的蒙人向导,才没有在复杂艰险的环境中迷失方向。

元军分散躲藏,徐达与常遇春的主力军队也只能分队进攻。

没了徐达的束缚,常遇春一路深入,如同一把尖刀直直就要插入元军腹地,对一路遇到的牧民也没有留半分情面。牧民中直接投降的还能享受俘虏一日一餐的待遇,只要有反抗便是全面剿灭,收缴牛羊的结局,即便是再要投降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