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开局一个碗(69)

作者: 投你一木瓜 阅读记录

元帝思量之下剥夺他的军权将他召回京中,让他的外甥王保保接手他的军队,一半是为了惩罚他的肆意妄为,一半也是为了保护他不再被政敌追责降罪。至于他的折子上着重强调的朱元璋危险性则被元帝视为是他掩饰自己失败的借口,直接给忽略掉了。一个不敢建立政权的起义者连号召力都轻微,有什么可重视的?

李察罕知道了对自己的处置心中复杂,王保保得知自己拥有军队大权后脸上压不住的喜色被他瞧见了更觉难受,也不愿再与这个外甥说些什么,叹了口气,略有些心灰意冷地跟着京中来使回京听候处置。

然而得了消息的周边各方将军服李察罕,却不怎么认可王保保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子,从前他得了李察罕的青眼才在议政时有一席之地,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战绩,怎么就能担统领大军的统帅了?

他们自己闹了起来,王保保要想压住他们又得费一番力气,元军军队的损伤也需要时间恢复,倒也给了张士诚休养生息招兵买马的时间。

等到朱元璋接到陈友谅成为徐寿辉二把手的消息的时候,王保保终于压下了军中不服他的声音,张士诚也成长到与杀他兄弟的元军有一战之力的地步了。

西有张士诚扛住元军,朱元璋留下了汤和与几个战将在滁州守城,自己与徐达赵普胜带着十万大军挥师南下。

第三十三章

西边跟随张士诚起义的大都是原本就干着走私买卖的走私商, 他们这行一讲究诚, 讲究义, 做生意诚心,对朋友仗义才能让别人服他。张士诚明显诚义二字都占了, 因此他不怕死的朋友遍布各处,利益被元朝压榨到无法维生时,他一呼之下便有许多人都跟随着他反抗强元暴.政。

他吃到了起义的甜头,急急地便要建国。然而不怕死并不代表有本事,这些人不会背叛他, 却不代表他们有本事替张士诚维持好他的大周国。

并且, 一开始张士诚作为私盐商人招募盐商盐贩的限制性,让他招募的范围小了许多, 所以他虽然靠着暴动攻下了泰州, 在高邮建了国, 却一时没法获得更多的青壮壮大军队——百姓对他这种私盐贩子不太信任, 在他稳定住泰州前难以从平民中招来青壮, 若是强招又如竭泽而渔, 他怕泰州百姓纷纷逃亡,那他才是真的完蛋了。

他吃了一个大亏, 因而元军刚刚撤离, 他便在泰州宣传施行起了仁政,免除了百姓所有赋税,让他们休养生息。泰州百姓因此感激万分,为他修建祠堂, 也渐渐有感激他的青壮愿意投入他的军中了。

只不过他这样的做法叫朱元璋看了颇为好笑。现在张士诚是可以靠着吃他从前攒下的老本维持下去,不收赋税。但养军最耗钱粮,若是老本被吃完了突然又向百姓收税了,怕是泰州内就要怨声载道了。人人都不嫌钱粮多,哪怕到时候张士诚只收一成,旁人怕是都要议论他利用完人心就抛却了。

至于南方的徐寿辉则是与刘福通同样的白莲教红巾军,白莲教最不缺的便是人手,又有彭莹玉培养出来的徒儿协助他,刘福通做了出头鸟被元军打压得只能修整,他这一支倒成了如今乱世中最强大的起义军。

作为皇帝的徐寿辉本人却不是个有大胸襟的人,他靠着彭莹玉的“普”党稳坐帝位,并不担心这些莽汉似的人物敢如何,却怕彭莹玉与他起了矛盾把他这个皇帝给废了,面上保持着对彭莹玉的尊重亲近,心中却一直琢磨着如何除去彭莹玉。

他只说自己最信赖的只有彭莹玉,想尽办法把危险的任务都交给他,终于彭莹玉救援旁人时被围城身死,他便假惺惺地落泪写了几篇悼词,倒真叫别人信了他是痛悔。

只不过彭莹玉死了,帮他挡住明枪暗箭的人便没有了。丞相倪文俊自诩文韬武略,从前有彭莹玉挡着他没法对徐寿辉下手,如今彭莹玉已死,他便谋划着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然而消息走漏,他在徐寿辉的追杀下从汉阳逃往黄州。

黄州是陈友谅的辖区,倪文俊对陈友谅有知遇之恩,又一路提拔着他成为了大将,他深信陈友谅一定会护住他的。

那么陈友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出身渔家,还是最底层没有自己房屋只能居于渔船之上的渔民,从小便是一身散不去的鱼腥味。为了摆脱这个低贱的身份,他努力读书作了县衙中的文书,但没有人因此而高看他一眼,他在县衙中也是人人打压。

旁人起义都是受不了压迫,陈友谅不一样,他爱极了这个乱世,让他终于得了机会可以成为人上人。如果一个人一生都为的目标都是权力地位,那他怎么可能会把所谓的恩情忠义放在心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