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开局一个碗(85)

作者: 投你一木瓜 阅读记录

朱元璋将信的内容告知了在场的诸人,询问他们的意见。

“如今攻打陈友谅正在关键时候,此时放弃,我觉得回防不妥。”刘基最先提出反对意见,在他看来,与陈友谅的战局就要接近尾声了,即便是冒险也要攻下陈友谅。滁州或是濠州即便是被张士诚攻下了,等打下陈友谅之后朱元璋也可以再去夺回来。

这次能筹募来商人的私兵实在不易,若是回防,这些私兵肯定有大半无法编入到朱元璋的队伍中,没能成功攻打下陈友谅,许诺给商人的诺言还要不要实现了?下次攻打的时候,又要以什么样的理由说动这些商人呢?

李善长是清楚朱元璋曾经故意拖延救援张士诚的时机的,结果导致了张士诚的兄弟一死一残。他担忧张士诚因此心中记恨朱元璋,选了相对滁州城防较弱的濠州攻打,那濠州又要是生灵涂炭了。他一个濠州人实在无法眼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故乡。

因此他一拱手向朱元璋说道:“咱们曾经就来攻打过陈友谅一次,上次咱们回防了,这次与上次的事态同样紧急。张士诚此人做出投降元军的举动实在令人不齿,但他的威胁性却因此增大了无数倍。滁州是将军的心腹之地,濠州是将军重要的故乡,无论是哪一处,咱们都是不能丢的啊!”

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其余人的意见大致也就归成了这两类。到底是因着李善长在军中的威信大些,在场诸人又有许多都是濠州滁州人,支持李善长观点的占了大部分。官职较高的将领中,只徐达一人是犹豫了一番之后站在了刘基那一边。

朱元璋问他原因,他答道:“我是亲自见过张士诚其人的,此人相较于他的弟弟张士义来说虽然没在损失兄弟上表现得太过明显,但我也能看出他是因此十分痛心愤怒的,甚至于遏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我表现出了不满。”

他斟酌了好一番才继续说道:“我认为以他

的性子,亲弟弟被元军害死了一个,弄残了一个,他怎么样也不会真投降了元军的。更何况,他投降的那一支就是曾经攻打过他的那一支。”

“你也这么想?”朱元璋的意见与徐达相同,他只是没料到张士诚竟然真的愿意暂时忍下对元军的仇恨,做了元军的一条狗。

张士诚东边就是朱元璋,北边是刘福通,西边就是元军大部,他想要发展必须选定一个方向发展。对于朱元璋,他本就心怀忌惮不愿攻打也不愿联合,而若是联合刘福通抗元,元朝势大,即便真打下来了地方也无法彻底将元军击败。况且之后地盘的分配又是个问题,他到底不是白莲教红巾军那一脉,两支部队间矛盾重重,一旦闹翻,又要被元军捡了便宜。

这种情况下,他能够选择的只有向元军投降做招安军,攻下刘福通的地盘。

虽说朱元璋是陈友谅与张士诚的敌人,但他对这两人还是颇为了解的,他们两绝不会真的作了替元朝四处咬人的狗。张士诚攻下刘福通的地盘之后,选择的一定不是消耗兵力来攻朱元璋的城防,他一定会变成一头狼反扑元军。

听完朱元璋的理论后,李善长等人到底还是有些犹豫。这些分析都只是出自朱元璋对张士诚的理解,无法叫他们完全相信了。

朱元璋笑了笑,又说道:“即便如你们所说,张士诚放下了对元军的仇恨。他的弟弟张士德被元军害残了,但凭他从前功劳,如今依然在张士诚政权中拥有话语权。幼弟张士义是个荒唐角色,在这一点上完全支持张士德的复仇。张家如今只剩了三个人,两兄弟都仇恨着元军,却没有在张士德投降的时候闹出事来,你们觉得是为什么?”

他没有等别人给出一个答案,自问自答了:“因为张士诚肯定告诉了他们,这次投降不会长久。”

第四十一章

陈友谅的士兵是强征而来的, 又一再地打败仗, 军中渐渐怨声滔天。陈友谅抓了几个带头散发负面言论的, 枭首悬于墙头,用暴力手段将他们的怨气强行压了下去。他又发布军令, 一人叛逃,其直接长官要作连带责任一起枭首,逼得各个小旗防敌人似的防着自己的手下,不允许他们单独行动不见踪影。

这样的严苛手段下,好歹战斗时陈友谅还是拥有着七零八碎凑起来的十万人, 虽然个人战斗意志都不高, 但是凭着他们对这些州县地势环境的熟悉,到底没有太落下风。

只是防守终归无法取胜, 而他已经退无可退了, 汉阳城外便是朱元璋所率的军队, 失了汉阳的城防, 之后也只会一路败亡。

陈友谅看着站在自己面前一个个低着头的谋士们, 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孤独感, 这些人都惧怕他,因为他已经站的足够高, 但他也明白, 这些人没有一个对他是真正有尊重之心的。他们明面上战战兢兢,私底下对他的评论他都知道,无非是说他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但那些所谓的仁义礼智信到底有什么用处, 不都只是空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