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女帝传(359)+番外

作者: 皇客 阅读记录

刘景澄倒是十分乖巧,在秦箐这个生人的逗弄之下,十分安静,睁着他那双萌萌的黑色眼睛好奇的打量着秦箐,很讨人喜欢。

秦箐用右手拖着小家伙,爱怜地用左手在他眼前轻轻晃动,“是叫景澄吧景澄”

这般柔声的唤着姓名,比较勇敢的小景澄十分欢喜,张舞小拳头咯咯直笑,秦箐见此景况,心中更是温暖。

郑芳宁小心的站在一边,看着眼前这个身着龙袍的女子随和的举止,又看着她手里的宝宝,终于是宽心一笑。

相比较先前进宫时的担忧与局促不安,此时的两姐妹算是真正对秦箐放下心来。

几人好几年不曾见面了,再见面的此时,故人已是位尊九五,成为恒古未曾有过的女帝王,

可这女帝秦箐的一举一动却是依旧如往日般随和,毫无帝王的架子。这一情况倒是让两人舒心无比。

“对了,我那妹妹也是在七月底要成婚了,两位姐姐还请到时候去宴上做客,表示一番心意。”秦箐低头逗着孩子,做出邀请。

“秦王殿下新婚的事情,那般隆重,我和姐自当助兴的,”郑芳宁微微点头附和。

秦箐将刘景澄教给郑芳宁,“我就不多留两位了,天色不早,你们还是早些回去与自家夫婿团圆好。”

“嗯,陛下万福。”郑芳宁与郑馨宁很自觉的行了该行的礼仪,领着孩子恭敬出了殿内。

随即,秦箐带着苏凝也回了后宫住处。

......

在随后的两月里,秦箐夙兴夜寐,尽心处理朝政,不曾丝毫的有厌政情况,对待朝臣也是十分随和亲近。

渐渐的,秦箐当政贤明的性子得到了朝臣与地方的认可,在秦箐提出对旧制度的改进之时,大臣也往往会先分析一波。

长安以及周边地区对宁朝的归附之心也日渐强烈。

秦素与楚沐的婚事最终确定在七月二十六,这日恰好还是秦素的生日,可谓是双喜临门的。

秦箐作为秦素的姐姐,就充当了老娘的职责,替她安排好了婚礼上下一切事宜,大婚的地点依旧是在长安城的秦王府。

大婚这日,秦箐自然是要亲自参与的,婚礼宴会十分隆重,几乎是大宁所有的京官都来王府庆贺,在外的各布政使知府也是上书聊表心意,送上了一大堆礼物。

婚礼顺利结束。

事后秦箐考虑着小两口的新婚生活,专门吩咐秦素与楚沐半月之内不必上朝处理政事,好好在家休息享受便好,

秦素也不曾推脱,当真就与楚沐在王府好生快活了半月,一次皇宫也不曾进去。

秦箐依旧是忙于政事,也没有过多打扰两人,静心准备九月的恩科取士。

这场恩科是大宁开国第一考,所有人都不敢怠慢,以免丢掉自己的官帽子。

只是由于战乱初停,可能参考的士子不多,而且据天卫的情报,大部分读书人对女子当政的秦宁王朝并不认可。

若是想要得到民所所归,秦箐在今后依旧需要太多的努力。

第265章 梅花诗案

艳阳正西,紫宸殿内,秦箐在处理政务。

一阵突然的细微脚步渐行渐近,打破了殿内长久的宁静。

“臣见过陛下。”李羽风颔首。

秦箐抬头,正好是瞧见他一张充满忧虑的神情,心中稍惊,“李老请坐,这时前来,可是有什么急事”

李羽风平身,却未就做,只是恭敬地将一封奏表呈了上去。

“陛下请看这个。”

秦箐怀着疑虑接过,飞快扫了上面一眼。

纸上的东西在普通不过,只是十首诗词,准确说并不能称之为诗,倒不如说是白话写成了诗词的样式,只是稍有其表,用词比较随意。

怀着深深是不解与好奇,秦箐细细朝第一首诗看去。

李羽风见秦箐在细看,脸上忧虑久久未散,自顾在旁边解释,“陛下,上午长安城里出事了,这些诗在城里广为流传,所有纸张上都画有一支梅花,因此被人们称为梅花诗,还有一部分人故意散播谣言,说一些对朝廷不好的话,可谓人心惶惶……”

到底是当今首辅阁臣,此时也不啰嗦,三两句话将外边大致的事情说清楚。

至于所谓谣言,猜都不必猜了,自然是诗中的内容了。

诗的内容可谓十分易懂,秦箐只是读了两遍就大致明白。

转眼间她的神色由疑虑变得惊愕、再到沉重。

纸上十首诗,记载的大致是历来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些事情都是真的,而且绝对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

因为,这诗的记载是乃是另一个时空的历史,或者说,是魏晋以来真正的历史。

即使秦箐心态再好,也是被震惊得说不出句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