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清穿之皇长子(544)

作者: 因果定律 阅读记录

“前朝皇子?哦,那个什么朱三太子,真有此人!”胤禔有些惊讶:“他得多大年纪了,70多岁了罢?”

“已过古稀之年,且早已娶妻生子,而今也算子孙满堂。”曹寅提到那个人也有些唏嘘,“臣已经有六分确定了,现下还有一事求皇上允准。”

“说罢。”

“臣想求皇上,在宫中寻年老太监,最好是当年见过前朝皇子、皇女的,到时押解来京,也好做个凭证。”

胤禔颔首允许,这也是应有之意,但人来了,如果真的是那位被借名多年的朱三太子,自己该怎么办?如果真的抓到了,那就是自己登基以来的头一件大事。

还有三织造,胤禔打量着曹寅,和远处一直往这边看的李、孙二人,他们要不要换、什么时候换。再往外扩展,各地督抚、驻守将军……

胤禔揉揉脖子,这些天守在这,他整个人都僵硬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办,不能急,急则易出错。但不管怎么安慰自己,事到临头,他多少有些茫然。

直到这一刻,他才有了实感,自己已经做皇帝了……就是那个富有四海、统御九州,工作难度说高也高、说低也低的皇帝。

二十七天眨眼而过,而大学士们和礼部、翰林院也终于送来了诸多年号,以备嗣皇帝挑选。

当决定年号的时候,通常是朝中那些博学多才的学士们凑在一起,从四书五经、尚书左传,乃至于前三史中选择合宜的字眼,精挑拼凑最后提供给嗣皇帝。

“臣等自尚书、易经,左传等典籍中,选出诸多年号,请皇上圣裁。”

大学士张玉书带着一帮同僚跪在胤禔面前,递上了一本年号,包括其中的简介,包含什么寓意。

“文初、安久、咸宁、元起、承和、乾嘉、建兴、普昌。”还真都是好字眼,包含着期盼长治久安、文治武功、繁荣昌盛的心情。

有些是用过的,有些没有,胤禔看着年号,大臣们垂着头等待嗣皇帝的最终决定。

“元起,这个是怎么取的?”胤禔问道:“这样的年号很少见。”

张玉书就道:“臣等选自公羊传‘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且元起于贞,贞下盖有元继焉。动生于静,静中盖有动存焉。贞而元,静而动,终而复始,则生生之道不穷。李光地易学精研颇深,他认为起有兴之意,正合皇上承继祖业,将我朝推入太平盛世。”

“且臣等翻阅古籍,唐太宗文皇帝《晋宣帝总论》中提到: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也是彰显皇上爱惜百姓之意。”

胤禔最后点头道:“朕的年号,就是元起了,登基大典放在三月初择吉日。三月改元,昭告天下!”

公元1709年,康熙皇帝驾崩,新君胤禔继位,改年号元起。并应教士请求,写亲笔信给法兰西王国国王路易十四,告知先皇的死讯。

“尊敬的法王路易陛下,在此我不得不告知您一个非常让人遗憾的消息,我的父亲大清皇帝陛下,已经在康熙四十八年元月十六日不幸离世,我们沉浸在悲伤中,愿他的灵魂安息。虽然先皇离世,但两国的友谊却不该就此中断,为此,我已派遣近臣随教士前往法兰西。

届时还望陛下可以提供机会,令他们一览贵国风光,并将他们的见闻记录以促进我们之间的友谊。您亲爱的朋友胤禔写于元起元年三月。”

关于派遣使臣跟着出海,胤禔的理论也非常过硬“皇考在世时就有此意,朕也要为他达成遗愿。”瞧瞧,上升到遗愿这种高度,又有哪个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阻碍新君尽孝呢。

人选问题也非常好解决,胤禔按照两个年龄档次,从四十岁上下到二十岁上下,仔细挑选了几个人,和白晋他们到清国来的时候一样兵分两路:一路走陆路,途径鄂罗斯而前往法兰西,路上正好出使土尔扈特;另一路走海路,从广州出发前往法国马赛港。

“陆路人选,臣推荐图里琛。”李光地道:“当年还是中书舍人,侍读出缺,臣等在大行皇帝跟前保举了他。二十年来他历任内阁中书、侍读学士,后来又管过芜湖粮道,任差谨慎,后来在礼部任牛羊群事务总管,因为缺数被革职。”

“你的意思是,使过不使功,朕看过他的履历,还精通蒙语、略通鄂罗斯话。”胤禔翻看一沓官员履历:“倒也不错。那年轻那一拨呢?”

“以臣浅见,不若皇上下旨挑选为宜。”李光地道。

这还真是想的周到,胤禔失笑,转而问道:“登基大典预备的如何了?”

第237章 :新君上任三把火(中)

李光地除了人品之外, 在学问上、在为官水平上,在处理各方关系上,大抵算是无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