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作精小地主的致富路(188)

作者: 壹木之南 阅读记录

看来以后她也得养条狗!

余九斤沉默,似乎是不大愿意直面这个问题。

半晌,从怀里掏出一个布袋,给了宁弯弯。

宁弯弯疑惑的接过,打开,黑乎乎的也看不清里面是什么,她伸手进去,摸到的是圆圆的,还带着梗的东西。

掏出来一个,借着月光仔细看了看,是樱桃。

“哪来的?”宁弯弯挺惊喜,直接就把那个樱桃塞嘴里了。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往年就是想买都难得有卖的。

“山里有一棵野樱桃树,这是给你的回礼。”余九斤一本正经的回答。

回礼?宁弯弯想起了自己的包子,心道这人还怪客气。

“那树在哪啊?我明天去挖了来种我家后院!”

这样她以后年年都有樱桃吃了!

余九斤:“……这时节移不活的!”

宁弯弯眨眼:“那好吧,明年春天我再去移!”

说着樱桃就一个接一个的进了嘴。

“听说你要在镇上开铺子?”余九斤问。

宁弯弯点头,吃樱桃吃的欢快,都没工夫答话。

余九斤听了又是半晌都没说什么。

他不说话,宁弯弯吃着吃着就觉得怪尴尬的,这三更半夜的,俩人这么一个床上一个床下,一个吃着,一个沉默,好诡异的情况。

“你还有事吗?”她问。

“嗯?”

“没事可以走了!”

余九斤:“……”

铺子里自然是需要整理的,桌椅板凳都要找木匠做,一个灶房显然是不够用的,还要把原本的厢房改成灶房,灶台也要在砌出一些来。

还要搭磨房,磨房跟别的房子不一样,不需要门,只要砌两面墙,装个顶,能挡风挡雨挡太阳就成。

活计那真是即多又琐碎,目测得一个来月才能收拾好。

但现有的那个灶房却是现在就可以拿来做煎饼包子。

常大郎和荷花两口子已经搬了进来,直接在灶房里开工就成了。

还是绿青每天早上过来,到也不用大壮了,就常大郎推着车把煎饼馒头的给送去码头边就成了。

也不耽误他多少事。

别人卖馒头绿青就卖起了煎饼包子,那包子又十分好吃,人都是摊新鲜的,她的生意比以往还更好了。

好多赶集的都专程过来买个大肉包子带回去给家里的孩子解馋。

宁弯弯又花了十五两的银子买了头年轻的小毛驴,虽然她并不喜欢这种动物,但不可否认,拉磨还是驴子那相对来说很娇小的身躯最灵活。

好在她买这头驴也没有余九斤的驴倔。

石碾最近可是个畅销物品,已经都不需要定做了,石匠那里有现货,直接买就成了。

甚至镇上都已经有磨房准备开门了。

只是宁弯弯铺子里的磨房还没做好,就在院子里磨面,哪天要是下雨了,这天就开不了工了。

最早从县城买回来的麦子早就用完了,宁弯弯在镇子上找了个价格公道的粮铺,麦子都是从那家粮铺里买。

直接运到自己家的铺子里,比原来可是省了不少的事。

顿时就有一种苦尽甘来,熬出头的感觉。

倒是没过几天里正就通知要交税粮了。

“今年这个税粮还是跟往年一样,一亩地一百斤,大家伙都忙活起来,后天一起去镇上过称!”

一亩地一百斤也就差不多是每亩地产量的五成。

要不说百姓苦,这样产量极低的社会还要交如此高的赋税。

里正召集了大家伙开会把事情这么一说,村民们各个都是唉声叹气。

但谁也不敢不交,到了后天还是一辆辆车的都排好了队,浩浩荡荡的往镇上去了。

宁家按大邙朝的律法有宁怀运的秀才功名,可以免一百亩地的税粮。

不算今年新买的二十亩地,宁弯弯家原本是七十亩山地,一百三四十亩麦粟两收的良田。

所以这一次是要交六七十亩的税粮,要交六七千斤麦子。

装了八辆车,宁怀运亲自压着跟在村里的车队后面往镇上去。

宁弯弯高高的坐在装着粮食的麻袋垛上,她还是第一次跟着去交税粮。

她觉得自己家的地以后会越来越多,税粮是怎么交的她十分的有必要弄明白。

“闺女啊……”

宁怀运亲自赶着骡车。

骡子套在板车把手的地方,他就坐在车前边,一边赶车一边跟宁弯弯说话。

“爹这心里觉得真是对不住你,本来想着这麦子下来都给你用,好赖是自己家的,你做了馒头能多挣两个,谁知道你奶就整出这么桩事来!全填进去了!”

交过税粮后麦子就剩下了六七千斤,在分给庄户们一半就只有三千多斤了,要卖粮食可没你买回来的时候那价了,一般一斤也就个三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