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柯一梦 Better Than A Dream(87)+番外

作者: 为言 阅读记录

但是,我从不否认那段煎熬的价值。

家里的亲戚在决定让孩子上home school之前曾经找我聊天,她不愿意看到孩子被九年义务教育“摧残”掉创造力和积极性,于是打算在家里开辟一片绝对自由的天地。而我,作为这个程式化教育体系下的最大“既得利益者”,能够表达的观点相当有限。

我只想说,多背一个复杂的计算公式,多看一篇繁琐的古文,多解一道冷僻的综合题并不会浇灭孩子的想象力,当然也不会让孩子因此而拥有多么高级或者平顺的一生。

毕竟,小说中提到的欧姆定律变形公式还是我在写之前特意百度得来的结果。

欧姆定律不重要,但它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化形。

除此之外,那段涅槃重生的时光也给了我强大的自信心,但它却并不来自于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和“致远高中理科实验班”,抑或是后来的某大学、某公司、某人等等。

它们不过是外人用来判断我个人价值的标签和我偶尔自嘲时的一个笑料而已。

相反,那段“菜鸟-努力-失败-努力-打击-努力-怀疑-努力-进步-努力-猝不及防地成功”的经历让我时时刻刻坚信一点,别人能做的,我也可以。

大家都是人,我凭什么不行?

这种无论遇到多牛的大佬都敢平等对话的心态,让我在这些年里一次又一次地成功突围。

现在的人喜欢把天赋包装成努力,把努力包装成运气。

那我祝福大家,一路好运。

关于人情世故

2020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闷在家里的日子,我和很多人一样,每天都裹在小被子里前排吃瓜,微博在线时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长度。

可能是因为我一直在努力存稿而深深地陷入了当年的情绪中,在网络上一个又一个突发事件引发全民热议和狂欢之时,我常常因为看到很多网友不堪入目的评论而忍不住唏嘘感叹。

犹记得考托福作文之时,我曾经掷地有声的一句开篇。

A school is society in miniature.

因为这句话,我第一次用到了背过很多遍的单词,miniature,缩影。

在写这一段的时候,为了避免抄袭问题,我特意去百度查了一下这句话是否有中英文出处,然后我惊讶地发现Charles Dickens(1812-1870)和蔡元培(1868)都曾说过这句话,而狄更斯的原文是,the school is social epitome.

我高中时英文真差!

这是我今年感慨得最多的一句话。

哦,不,不是这句。

是“学校是社会的缩影”。

在写文的极度敏感期,我看什么都会感同身受,都会联想到自己曾经的经历,并且把所有无法理解的道理和逻辑都简单粗暴地统统归结为人性。

毫不夸张地说,我会委屈,会气愤,同时网络上的声音也会让我产生兔死狐悲的伤类之情。

抛开无关痛痒并且更多时候过会儿就好的情绪,我更认真反思的是现在的大环境下人们对于人情世故的看法和对于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

人情世故,在我看来,本质上讨论的是人。然而,我发现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竟然会理所当然地默认人情世故是一个不需要孩子们去了解的东西。

它就像是分级电影,在十八岁长大成人独立生活之前,孩子们是不需要知道它们的存在的,甚至应该避如蛇蝎。

保持纯真才是他们应有的样子。

与此同时,更多的成年人却在以“人情练达”而自我标榜或是沾沾自喜。

可是,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大家都是人啊。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情世故。

我想,如果以后我有了孩子,我会在他/她进入幼儿园的前一天晚上郑重地告诉他/她:

要善待他人。

要允许他人自私,因为你也一样。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独立的判断,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得饶人处且饶人,人生起起落落,没有谁会为一时浮沉而盖棺定论。

关于音乐记忆

音乐有一种魔力,无论何时何地,它都可以让我们在听到它的那一瞬间回到那段“想当年”的回忆中。

从小说中不难看出,我是一个铁杆“杰迷”,最狠的时候可以在听到前奏三秒钟后就准确地报出专辑、年份、歌名,歌词背得更是一字不差,活像我现阶段的另一个追求——喝酒报年份、产地、酒庄——当然酗酒有害健康,我相信这个大家都知道。

小说中,我用《一路向北》表达离别与挣脱,用《花海》表达懵懂与惆怅,用《漂移》表达速度与激情。

现实中,我用《断了的弦》表达释怀与放手,用《半岛铁盒》表达迷失与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