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蒲草有生(56)

作者: 小草本心 阅读记录

“不是无缘无故。我小时候顶撞兄长,在长辈前无礼,都是我犯下的罪。父亲待我严苛,是要警醒我,诫勉我,是我做的不对。你要真想帮我,千万别在父亲面前提我,不然我还得受罚。求你。”

最后两个字说出,齐瑞终不再坚持,道:“我知道了。你赶紧歇着吧。”

秉诺松了口气,这少爷能不替自己添乱,才真是能让自己歇着了。

借着这受罚的档口,齐瑞替了秉诺,夜间在将军帐内值守。秉诺每日白天虽依旧需要抄文书,但能按时换药,夜间还能好好休息。

他因此对秦副将、对黄队长、对齐瑞感激不已。

半月余,秉诺恢复得七七八八,就接回了给父亲夜间值守的活。

他第一天与父亲见面时,心里还是有些许紧张。但程三爷神情寻常如故,直接布置任务。

秉诺不禁想起自己挨了那一箭后对父亲的期待。自己都可怜自己,为何好了伤疤,总忘了疼。

于是他埋头干活,再不多想。翻篇了就好,别无多求。

随着兵会日益临近,各项细节需要敲定,筹备愈发忙碌。三百余人的住宿、伙食、场地、日程衔接,整个筹备组忙得昼夜不停。

秉诺与齐瑞自发出邀请信函后,便介入筹备之中。而正是因为他们参与了所有筹备的过程,了解得全面,因此越往后需要忙的事情越多。

到了后期,秉诺每天只休息一两个时辰,其他时间都在忙着各式安排和文书。

各师选拔参加比武的兵士名单一催再催,一改再改,最终敲定。

秉诺在上面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赵元,京师十编,骑射比试;宋书言,京师十编,侦查比试;黄力捷,京师一编,搏击比试。

他一页一页翻看,心里总怀有一丝期待。他从各类单项比试,一直翻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全能比试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程秉忠,京塾,全能比试。

齐瑞在一旁喃喃道:“没有咱俩么?”他似是不相信,自己拿过名册又从头细细翻起来。

秉诺倒是平静,跟他说:“应该是没有。你看上面有黄队长的名字。我见他很早之前就开始训练了。如果选上,应该是要提早准备的。”

齐瑞复又看了一遍没有,才死心。他转而安慰秉诺说:“算了,算了。咱俩也算是进了筹备组了,兵会后也是有褒奖的呢。”

秉诺跟着附和点头。

名册最后一页,全能比试里秉忠的名字在他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

全能比试是整个兵会的重中之重,可以不夸张地说全军的眼睛都盯在了这里。而比试的前三甲更是各师重点培养对象。报名参加者多是从军五至十年的兵士,已展现出过人之处,有的甚至已立过功,需要更广阔的平台切磋交流、历练成长。这也是全能比试的初衷,没想到,秉忠还没有正是步入军营,也能有此机会。

还有一点是秉诺万万不会想到的,紧接着敲定的主审官名单,叶将军推荐的孟仁闵的名字赫然在册。而且他主审的还是最为重要的全能比试。

主审官名单出来后,需誊抄近百份。秉诺全揽在了自己身上。他不想给齐瑞看到,省得多添是非。

秉诺昼夜不歇,笔耕不辍,将所有的疑惑深埋心底。如果父亲与叶将军能就主审官一事达成和解,那自己算什么,那二十棍算什么。

一直到了兵会开始的前一日,筹备组全体还忙着搬台、布景到深夜。各赛程细节更是改了又改,力求完善无纰漏。

终于,在黎明前全部完成。

秉诺与所有参与筹备的兵士一样,明白整个兵会对他们而言亦是一场考验。连月来所有的努力只为这一刻,只盼望兵会顺利举办。

六月已入伏。京城地处北方,虽正午炎热,早晚却颇有凉意。

清晨,全场三百余名远道而来的大梁精兵强将,个个刚毅挺拔,列队听令。

偌大的校场乌泱泱沾满了人,却静若无人一般,只有微风拂过的沙沙声。

兵部尚书孙泽作开场动员,他一字一顿,铿锵有力地说:

“又一年夏日,看到在场诸位,孙某不禁感慨。余也曾在年少时,如诸位一般,参加兵会,英姿勃发,切磋武艺。

如今,承蒙圣上隆恩,鄙人恬居此位,得有幸与诸位分享、共勉。回顾往昔,孙某可如此坦言,若无当年兵会之平台,鄙人定无缘被恩师看中、栽培,则无孙某的今日。

兵会,乃我大梁兵士切磋武艺、相竞相学之平台,展示身手,结识同道,开拓视野,提升素养。知不足,而后上进;知所长,而后精进。故而大梁素来重视历年兵会,朝廷、各师均给予鼎力支持。今年京师为筹备亦是倾注心血。诸位都是各师精英,身怀武艺。盼望大家珍惜此良机,大展身手,一较高下,以武会友。共谋大梁军事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