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逆君侯(151)+番外

什么大逆之事,什么引人盛怒……还真是敢张口就来。这人到底又在闹哪一出?

赵凤辞突然有些莫名的烦躁。那么多年来,闻雪朝向来只对他直言不讳,从不说些有的没的。方才如此含沙射影地胡乱说一通,仿佛是刻意在同自己拉开距离。

可这刻意的疏离又十分僵硬而不自然。旁人或许发现不了其中蹊跷,赵凤辞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些许不对劲。

闻雪朝这人,有时虽会口是心非,有时候也会死鸭子嘴硬,但那双眼睛却从来骗不了人。在王府的隔帘榻上,他卵足了劲欺负闻雪朝,想看这人卸下平日伪装,沉沦在自己手中的模样。闻雪朝那时总是咬着牙使劲推开他,嘴上嚷着让他“滚”,双眸却泛着迷离烟波,满满皆是他一人的影子。

两年没见,闻雪朝却开始刻意躲闪与自己的眼神接触,双眸亦不复往日澄澈光景。

他一把抓住闻雪朝的手:“闻雪朝,你在害怕什么?”

闻雪朝抖着唇半晌没说话,却依旧没抬头直视赵凤辞的眼睛。他的手被赵凤辞紧紧攥在厚实的掌中,手腕被玉镯箍得生疼。

赵凤辞举起闻雪朝的手:“闻雪朝,你可知两年前我送你这玉镯,到底是何意?”

“玉镯——”闻雪朝低低重复了一遍,涩然开口,“翟将军也曾问我,陛下为何要赠我这枚玉镯。”

“你心里难道不清楚?”赵凤辞语气微寒。

闻雪朝蹙眉不语,似是绞尽脑汁想了许久,抬起头时仍是迷惘之色。

“我与陛下——可是有故?”他斟酌半晌,终于试探地问道。

赵凤辞怔住了。

*****

于营长听说镇北军又来了个军爷巡查,忙打整好衣着,出帐来迎。他远远看见立在王五帐前的高挑背影,只觉得这名小将有些眼生,此前好像从未见过。

这几日西郊大营林林总总来了好几拨镇北军的人,皆是来询问王五近况的。经过此事,他才知道王五从前在京中的身份十分不一般,恐怕还与镇北府有些关联。

他这几日都没让王五上工,将人好好安顿在帐内供着。

于营长刚走到半路,一眼便看到帐帘处冒出一个呆头呆脑的身影。他禁不住吸了一口凉气,匆匆迈开了步子。

于明这臭小子,不是让他不要再随意去王公子帐内叨扰了吗,大半夜的他又跑去做甚?

营长满脸堆着笑,三两步走到王五帐前,对着来人道:“将军是来找王……王五公子的?”

赵凤辞微微皱了皱眉,随即便反应了过来王五是谁。他指着闻雪朝的营帐,对于营长道:“大帅找王公子有要事,我来此带他走一趟。”

王……五。倏忽之间,赵凤辞只觉得自己心底好像被羽毛轻轻刮蹭了一下。

他侧眸瞥了一眼半掩的帐帘。不知闻雪朝当初取这个化名,是否是自己心中想的那个意思。

营长连忙点了点头,面上却露出些为难来:“这位将军,不是小的不放人。只是军署的校尉大人和镇北府的骁骑大人都特意来叮嘱过,平日若未得他们应允,不得让王公子随意离营。”

赵凤辞伸手入怀,欲再翻几块身上备着的帅府令牌出来,却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他顿了顿,停下了手中动作,却没有转过身去。

于明帮夫子收好了一个小小的包袱,依依不舍地递给了夫子。

夫子来西郊大营已近两年,全身上下除了身上那枚玉镯和几件换洗衣裳,竟再无他物了。

夫子接过打了补丁的包袱,抬手摸了摸于明的头:“记得每日习字,莫要懈怠了。”

于明眼中噙着泪,连忙点了点头。

他刚跟着夫子走出小帐,便被眼前景象吓得睁大了眼。夫子看到帐外情景,一时好似也没反应过来。

于明的视线穿过面色如土的父亲和帐前那位神情莫辨的军爷,落在了不远处的大营前。

灵抚军署的将军们正列队站在大门前。为首的中护校尉率先单膝跪在地上。身后的军爷也纷纷摘去头上尖盔,齐齐跟着校尉大人跪下了。

“灵抚驻军不知圣驾在此,接驾来迟。”中护校尉高昂出声,“望皇上恕罪!”

赵凤辞没有回头去看身后密密麻麻的镇北军,他盯着掀起的长帘,迎面对上了闻雪朝的目光。

“整整两年,可在北境待够了?”

他接过闻雪朝手上破旧的包袱:“待够了,便随朕回家。”

赵凤辞没有应允灵抚驻军护驾回云州的请求,只是让中护校尉留守原地,加固平成关一带御防,以免胡人再次趁虚而入。

藏匿在林中的羽林卫先行将闻澜带走了,他骑着一匹镇北军带来的军马,与白马上的人并肩上了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