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逆君侯(3)+番外

闻雪朝没回答闻澜的话,他抬头看着山峦之外影影绰绰的宫殿轮廓,想起了一些旧事。

永平三十四年,五殿下第一次从塞北大捷归朝。少年将军,旷世无匹。殿下在宫里设宴时并未喝醉,却在和自己登上琊山赏月时喝成一团烂泥。

闻雪朝还记得那日,五皇子指着塞北的方向道:“雪朝,若有朝一日广阳待不惯了,你可愿随我走一趟雁荡关?”

闻雪朝那时没回答五殿下的酒后乱语,将人扛上马车便浩浩荡荡地回府了。

多年后时过境迁,两人竟是换了一番境遇,被困在宫阙楼阁中的是他,留不下的却是自己。

闻氏已伏法,流放塞北的队伍便要启程了。

“穿过琊山就出了广阳都,再往前走三百里就到雁荡关,过了雁荡关就进了塞北,塞外坏境恶劣,我雁北大营生于斯长于斯,极寒的时日尚且难熬。”赵凤辞俯瞰着山下的队伍,突然说道。

新来的羽林卫经过白纨的教导,不敢擅自吭声,只是站在一旁静静候着怀王殿下的指示。

他在羽林卫中也有所耳闻,闻相的嫡长子闻雪朝于数月前被打了三十杖逐出家门,名姓也被从家谱中剔除,太子宫变时并未在场,遂此次闻氏灭门没落到他头上。但因此人与太子颇有渊源,亦被判随太子派余孽一起流放塞北。

依大芙律法,谋逆者皆应受凌迟之刑。太子谋逆一案涉案人数众多,严格算来要有百余人头落地。然而如今陛下仅凭太医院的珍稀药材吊着口气,朝中局势动荡不安,谁也不敢当那出头鸟。怀王授权中枢三院携三省六部临时组建政事堂,共同审理太子谋逆案。没了闻仕珍这统领百官的参知政事,政事堂迟迟未能商讨出结果。

且这位怀王殿下的监国之权接得并非名正言顺。于礼而言,靖阳帝虽已时日无多但尚未驾崩,他一介亲王不能对君不敬。于法而言,怀王并非储君,即使真正的储君已在上月那场血洗宫廷的风波中身陨,这位殿下对朝堂政事也无甚涉猎。

朝堂之上局势风起云涌,只因怀王握有兵权而暂时没人敢轻举妄动。

初冬,广阳都迎来了第一场瑞雪。怀王以大案不宜过冬为由,督促政事堂提早定案,经他审阅后正式颁了斩杀令。此次谋逆案只有只手遮天的太子母家被判了满门抄斩,其余太子派余孽皆被流放塞北,永世不得归都。

朝中有大臣给宫中太监塞银钱,想探探这位王爷的口风。得到的消息却只是这位冒死救驾的皇五子每日准时到晋阳帝身前贴身伺候,朝而往暮而归,没有任何值得留意的举动。

羽林卫想到这里,越发猜不透眼前这位殿下的心思。眼见那流放塞北的队伍迎着夜色缓慢前行,他担忧地开口道:“殿下乃千金之躯,晚上霜寒露重,还是早些回宫的好。”

怀王没有应声。

他在金阁台上一动不动站了很久,日光照在他修长的身影上,墨色大氅沾上了清晨的露水。

琊山山顶升起一片浅淡的雾霭,而流放的队伍早已消失在地平线外,看不真切了。

第2章 忆帝京【一】

关于闻家的逸闻轶事在广阳都坊间流传甚广,什么仙人化鹤托梦,道士散丹求子,偏门一些的传言甚至和神鬼怪谭沾边了。

茶馆酒楼中说书人讲的最卖座的奇谈,除了闻家庶女飞上枝头变凤凰,便是宰相夫人如何托梦得子的故事。

庶女飞上枝头变凤凰,指的是当今圣上还在是太子的时候,微服去闻府听小曲,闻家最貌美的庶女闻杏儿趁嫡姐们不备,买通管家扮成上古神女的模样上台献舞,将当年的靖阳帝迷得神魂颠倒,恨不得马上将她带回太子府。

后经闻家与宫中引荐,闻杏儿嫁进太子府成了明媒正娶的太子妃,靖阳帝即位后自然便成了大芙的皇后。闻家也没料到最后位及中宫的是自家一位名不见传的庶女,可见其手段了得。

宰相夫人托梦得子,说的是闻夫人嫁进闻府后久久不孕,家中庶子成群却一直没有嫡脉出世。闻宰相派人在各地寻求养胎的方子,府中日日烧香拜佛,甚至请了宫中太医前来把脉,皆是无药可施。直到一日,京城雷雨大作,闻夫人梦到天狗入梦,口中衔一全身光洁的幼婴。

夫人惊醒后多日高烧不退,府中请名医前来诊治,竟是难得的喜脉。怀胎十月,天狗又入梦来,口中婴孩已不见,只剩一颗晶莹透亮的玉珠子。次日清晨,冬至后雪,闻夫人诞下闻家的嫡长子,便随天狗去了。

世人多信鬼神,传闻更是愈演愈烈,纵然许多人听后一笑了之,也无人知道其中几分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