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臣等奉旨成婚(4)+番外

宁氏哭红了眼,委实一股娇弱风流之姿。褚志海也不去管她,果然没过一会儿,哭声就渐渐消停。

“老爷,”宁氏哭完智商就回来了,“我想了想,楼哥儿平日惯和隔壁刘景钰那小子厮混,他能溜出去,肯定有那小子掺和,你去同刘阁老说说呀!”

褚志海啼笑皆非:“夫人,楼哥儿要是了无音讯跑出去,我去找刘阁老还有个因由,可儿子这信里说得清清楚楚,他就是去威远镖局给他师父祝寿了,你再要我去找刘阁老,无非就是想让钰哥儿挨一顿揍。你一个长辈同他一个晚辈计较,像什么样子?”

宁氏柳眉一竖,怒道:“我不管!要不是他,我儿子能从你这铁笼子里钻出去?”

褚志海噎住,无奈摊手:“你儿子还真就有这本事。我手下人转了一圈,在那阁老巷的墙边发现鞋印,你儿子就从那翻出去的。”

那道墙就在褚楼所住的院子里,墙外隔着一人宽的巷子,再过去就是刘阁老家的后花园,所以叫阁老巷。

他其实能猜到,隔壁家小子约莫帮了点忙。须知巷子尽头有他家一处角门,恶犬看守,但凡有人不轨必定吠叫,咬死算完。他儿子不可能下狠手杀自家的狗,打又打不过,只可能连翻两道墙,从阁老家离开。

他直叹气:“夫人,当务之急可不是算账,我这几日交接完了就要回西海子驻屯,你抓紧时间派人去江南,再补一份寿礼给楼哥儿他师父,孩子既然去了,怎么也得替他打点好了才行啊。”

宁氏一听,急了,站起来道:“怎么?瞧你这意思,是让他就在南边待着了?可他这眼瞅着翻过年就要十七,不得寻摸着找一门亲事?人都不在,我怎么给他寻摸?老二可都要定下来了!”

她一急,就把真实理由给秃噜了出来,不由有几分心虚。

毕竟嫡母非跟庶子较劲,说出来实在难听。

褚志海无言半晌,道:“这事就这么定了,我没空与你分说,夫人赶紧着准备礼单才是正经!”说罢抬脚走人。

宁氏愤恨不已,绞着帕子兀自生半天闷气,最终还是回后院去准备寿礼去了。这大约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宁氏在后院再横,也一样拿不了褚志海的主意。

到这时候,褚楼已经站在漕船高高的船头上,还在奇怪为何没有家将追过来。他看向周围,此处正是大运河的最北端通惠河一段的总码头——积水潭。

只见晓雾初歇,宽阔的河面上水汽蒸腾,无数大船小船扬帆进出港口。

数不清的漕船、客船、货船、游船,大者遮天蔽日,威武沉重,小者也有几十吨的吃重,密密麻麻如过江之鲫。

下方长宽数百米的木制码头上人头攒动,最靠岸边的纤夫们赤着油亮发黑的膀子,扯着纤绳满脸狰狞,号子震天,此起彼伏;远处几十米高的木头灯柱垂下一串七八个红灯笼,灯笼下方的脚夫排着队运送粮袋。

更远的地方有一排整齐的二层小楼,食肆勾栏林立,漕运司办事处也设在此地,卫所士兵和各地各国商人挤挤攘攘。

褚楼看得眼花缭乱。这幅光景,可谓舳舻蔽水、盛况空前,与他印象中后世的码头相比,亦不遑多让!

“就是没空调,太热了。”那阵激动一过去,他又萎靡了。

八月的天最是闷热,船舱里尤为如此。

褚楼尽力探出头,想要感受一丝凉意,可惜外头被大太阳晒着,热浪滚滚。他所住客舱在临码头这侧,分外嘈杂,可以说是又热又闹,着实难熬。

官运的漕船主要用于运送各地征收的漕粮,并不为载客,故而留给客舱的空间非常狭小,布置也十分简陋。要说好处,唯有安全和快这两点。

朝廷于各地设立了惠民仓。漕船便在丰年低价收购余粟,沿途储至惠民仓;荒年用平价出售积粟,来调控各地粮价。

褚楼所乘这艘漕船,正好自江南运粮入京,有些漕船运粮到江南道,还能装了满船的官盐返航,赚点收益。相比之下,直接入京的漕船反倒少了油水,因此这些船也会载客返航,好赚些船资。

“冰雪冷元子、绿豆甘草冰——”

他眼睛一亮,伸手招呼叫卖的妇人,“大娘,给我来一碗冷元子!”

穿着粗布的妇人见状挑着担走到楼船下方,冲他喊道:“这位小相公,你且扔了篮子下来,五文钱。”

褚楼转头找了找,果然在客舱一角找到了吊篮,不由觉得新奇。他拎住了一头的草绳,丢了铜钱进去,便将篮子抛下。

那妇人舀了一碗的冰镇汤圆,放进篮子里,褚楼小心翼翼往上拽,那碗却稳稳当当,直拎上来一瞧,原是篮底有一圈凹槽,正好放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