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簪缨世家之嫡长女(141)+番外

作者: 白鹭夜麒麟 阅读记录

宇文信斜眼看着子冬,道:“是谁将我的事情给大哥说的?给我查这个耳报神。”

子冬抬眸看了他一眼,提起勇气问了一句:“不知,是什么话?什么时候?”

宇文信笑得邪魅,悠悠道:“有人将我夜入昌宜伯府的事情,告诉了大哥。”

子冬一听,“噗通”一声跪下,膝盖与木地板撞击的声音很大。“爷,不是奴才。”去昌宜伯府,他随身伺候最多。

宇文信挑眉,道:“我知道。”

子冬这才站起身来,退了出来。待走下了白泽楼,他才顾得上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主子虽然平日里嬉笑时候多,可并不代表没有整治人的手段。

宇文信又随便吃了一些东西,也出了白泽楼。今日边关急报,他有不少事情要做。北境打仗,那些纨绔们的聚会也会相应少一些,他的时间便也就多了。

朝中的议事一直到了半夜,谢征回府之后,凌霄园也就得到了宫里的消息。皇帝再三斟酌之后,命了随州军前往支援。

谢千羽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在推演一盘残棋。听到这消息,只是点头,表示知道了,这与前世的情况一样。即便她知道随州军会折损大半,可也无可奈何。朝廷中的事情,连谢征都没法子左右,何况是她一个深闺女子?

与谢千羽所料不差,随州军收到圣旨赶去幽州的时候,发现幽州的战事根本与奏折中不同,幽州城早就失守,城里的驻军是北凉人。北凉也不知道哪里得到了随州军的路线消息,半路埋伏。随州军两万人,死伤大半。

第106章 征北大将军

随州军的军报传回了京城,皇帝大惊,因为,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得到幽州失守的消息。

在众人都七嘴八舌吵着怎么办的时候,中书省平章事闻达出列,手里捧着一个奏折,躬身道:“臣有事奏。”

皇帝心情不好,此刻也只是应了一声“准”。

闻达道:“自北境有战事以来,中书省下闻事处便每日都收到数以百计的折子,都是天下士子的心意。昨日夜间,收到了这封折子,微臣认为,有些可取之处,请皇上御览。”自从先皇开始,便在中书省下设了闻事处。所谓的闻事处就是在京城九门各设立一个盒子,称为闻事盒。闻事盒上有一缺口,百姓若是有不平之事,或是士子有治国之策,都可投递到这盒子里。每日酉时,闻事处有专人将九个城门的闻事盒收起,送去中书省。闻事盒的钥匙掌握在中书省平章事手中,中书省平章事将盒子打开,将里面的信件一一梳理,捡出重要的,上呈皇帝。这也是大成的言路之一,通过此言路,皇帝知道了不少天下事,也得到了不少有水平的建议,更是使得一些无名的才子一夜之间被皇帝知晓。

皇帝身边随侍太监常木山躬身接过闻达捧着的折子,恭敬递给皇帝。

皇帝今年还不到五十岁,正当盛年,方正的脸上,带着一些不耐烦。他接过常木山递上的奏折,不在意地打开,不过看了两行字,神情便是一肃。

朝堂上吵来争去的众人受了感染,也纷纷不说话了,大殿里,逐渐安静下来。

皇帝反复看了折子两遍,猛然抬头,脸上微微带着兴奋之色,问闻达:“写折子的人是谁?”这折子里,将目前北境遇到的情况做了详细分析,并且一一给出了解决方案,很值得研究。

闻达躬身道:“奏折内并未标明所属,所以,臣并不知所写之人是谁。”

皇帝目中带着兴奋,似乎对于北境之事有了些成算。他挥退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只留下了三省中要员和兵部尚书董书立。

待众朝臣散去,皇帝便让侍立的太监也都退下。

常木山拿着奏折,让一干众臣一一过目。

待众人都看完,皇帝看着在场一个个面露惊诧的朝臣,缓缓问:“众位有何看法?”

左相慕容弓思索片刻后,躬身道:“这折子里,将北境情况分析得透彻,所列举的方案也十分新颖。只是,臣有疑虑。这写折子的人,为何不愿意署名呢?”

右相方志盛道:“闻事处常常收到一些不署名的折子,均是治国良策。”

慕容弓心里皱眉,面上不显道:“如今北境不平,若是京城内藏有敌国奸细,故意献计,岂不是正中下怀?”

方志盛摇头道:“左相未免担忧过了,我大成朝人才极广,那些隐姓埋名的大家也不少,如何就不能是他们所投递的折子?”

慕容弓暗骂蠢货,嘴上道:“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皇帝此刻兴奋之意已然退去,又得左相提醒,心里便警觉起来。“折子真假且不论,说说这折子上说的计策,可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