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古代交笔友(260)+番外

作者: 沙舟踏翠 阅读记录

只见谢峥慢慢写道:【那些猪,也是你让人送来的?】

祝圆眨眨眼,噗嗤一声笑了。没错,她不光让安清采购了许多老姜、黄豆送过去,还让人赶了十数头家猪一气送过去了。

【这不是想着年关了嘛,给你们加加菜。】祝圆乐不可支。谢峥带的人想必是隐在暗处,连老姜都不敢大动干戈地采购,肉怕是也缺漏。

至于盐之类的生活调料,想必是早早就准备好了,自然无需她操心。

谢峥无奈:【南边气候好,冬日野物也不少,他们平日操练时抓几只也够了】没得大动干戈送猪过来。

祝圆连忙警告他:【这些野物少吃为妙啊,别水土不服还未搞定,你们自己就先被畜生病传染,那可真的是药石无医的】

谢峥不以为然:【熟食无虞】

【处理过程呢?安知其皮肤毛发上无病毒?】祝圆没好气,【你们现在脆弱得很,这吃野物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谢峥拧眉想了想,点头:【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祝圆这才放过他,随手写道:【杀猪后记得让人给你留份猪脑花】

谢峥:……

他觉得必然没好话,还是忍不住发问:【为何?】

祝圆暗笑,手里却正儿八经写道:【你年纪大,学方言费脑子,得补补】

……拿猪脑子补脑?

谢峥:……

谢了不必了。

第125章

朝廷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 老百姓们不定能知道,但若说起京城最近流行什么,他们张口便能来一句“有人就有恩怨, 有恩怨就有江湖”。

《笑傲江湖》连载至今,已经有了许多忠实读者。

不光那些明文识字的读书人,连那走街串巷的货郎、城门口扛货的苦力、走南闯北的武夫……都愿意花上几个茶钱,去茶楼饭馆听说书先生讲那《笑傲江湖》的后续。

没错, 《笑傲江湖》虽未完结,却已经是京城说书先生每日必讲的经典。

每月到了《大衍月报》出刊之时, 那些茶座皆是高朋满座,识字不识字的,都愿意凑到一起,听说书先生讲那波橘云诡的江湖事,再与相识、不相识的各路朋友一起讨论里头的各种角色。

不光市井百姓,连那许多热血年轻人也被其中豪情万丈吸引。

当然, 话本只是话本。

《笑傲江湖》只是祝圆依旧记忆仿写。虽然她对金庸小说熟知于心,但文字造诣确实不如金庸, 只能尽力还原。即便如此,金庸的小说, 对于当下文人而言, 仍然是大白话居多。

故而,《笑傲江湖》在文人圈子里,倒是没有引起太大轰动。

反倒是闲着无聊的妇人家会月月追更。

听起来似乎不多。

可这年头, 读书人还是少数。积攒了大批百姓读者的金庸先生,在街头小巷、在深闺妇人乃至许多少年学子心里, 已是俨然大家。

当其时, 春节刚过, 元宵未至,却不知从何处刮起一股流言——所谓的金庸先生,其实只是一名未及笄的小丫头。

那丫头,就是这些日子捣鼓出《灼灼》、“璀璨之斋”的祝家三姑娘。

众人哗然。

倘若这是真的……那《笑傲江湖》里的人物有多潇洒不羁,这小姑娘便有多离经叛道了。

再看她这俩月,一小姑娘家家的,天天抛头露脸,早出晚归,还整日跟各种男人打交道……可不是离经叛道。

当下留言喧嚣而上。

一时间,祝圆的名字在好些人家眼里都成了那不守规矩的代名词。

这些不过是大伙私下流传之话,祝家人起初是毫不知情。

可王玉欣最近正跟太常寺少卿家议亲,加上春节,正是走亲访友之时,这流言刚起,便有那嘴碎的跟王玉欣告状,说他们家的姑娘可得好好管管,别坏了玥儿的名声。

王玉欣一听,这还得了,当即回家找祝老夫人告状。

于是,当天下午,刚回到家的祝圆便被叫至长福院。

一进门,还没来得及看清人呢,便听得一声大喝——

“跪下!”

祝圆:……啥情况?

好在她娘给力。

只听张静姝道:“大嫂,娘还没发话呢。”

王玉欣登时憋红了脸。

祝圆心里暗乐,忙朝上座三名长辈福身行礼,快速溜到她娘身后。

祝老夫人脸色也不太好看,废话不多说,直接问她:“我问你,金庸先生是何许人?”

祝圆心里一突,谨慎答道:“孙女不知道。”

“砰!”祝老夫人拍得茶几上的碗盏都颤了两颤。“不知道?旁人都知道《大衍月刊》上的稿子和稿费,都是从玉兰妆走的,怎么,玉兰妆除了你,还有别的主子?”

“因为稿件是孙女整理的,但孙女确实不知道金庸先生是何人。”反正,打死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