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司马(1358)

作者: 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姐姐,我看伯约将军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曹魏在司马懿、司马师父子的治理之下犹如铁桶一样牢不可破,可司马师的突然暴毙的确令整个曹魏上上下下都措手不及,我想不光是我们,吴国人也不会对此坐视不理,而淮南、豫州地区刚刚经历大战,他们的元气尚没有恢复,依我看可以和吴国再度联结合纵之盟,从西北、东南两个方向对魏国发起夹击。”

诸葛瞻说出了姜维的心声,但诸葛绫却远没有他们那么乐观,她总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可一时之间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但有一点她是可以肯定的:

“司马昭不是那种遇到挫折和突发变故就会方寸大乱的人,我们所能够想到的,他恐怕早就想到了,雍州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我想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夏侯霸对于诸葛绫的这番说辞显然不满意:

“郡主对司马昭的才能有些过高估计了吧?的确,司马昭在几年前平定过羌胡的叛乱,可那根本就算不上是一场像样的战争,他若真的比得上司马懿和司马师的话,又怎么会在东兴被诸葛恪杀得大败呢?依我看他不过是个沾着父兄光辉的庸才罢了。”

虽然心底里对诸葛绫“维护”司马昭的言辞感到不高兴,但姜维却并不否定她话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为此他伸手制止了夏侯霸:

“郡主说得有道理,我和司马昭毕竟相处过几年,丞相生前对他分外器重,就才能这一方面来说,郡主并没有夸大其词,若真的和他交起手来,我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但这并没有改变姜维想要以司马师暴毙之事为契机,进而与吴国合纵、挥师北上的决心:

“丞相临终的嘱托至今还在我耳畔回响,我也知道前方的道路会布满荆棘,甚至最终要面临失败的结果,可是尽管如此我也不会退缩,在彻底倒下之前我是不会停止的。”

诸葛绫知道自己没有理由说服姜维,再加上她的担心和顾虑在其他人看来是毫无根据的,所以只能怀着抱石头过河的心态,尽力在旁辅佐姜维。

在诸葛绫持保留意见对姜维的思想予以默许态度的前提之下,姜维正式在朝堂之上向蜀帝刘禅提请了与吴国合纵,再度从战略上围攻魏国的奏章。

刘禅从黄皓的手中接过姜维的奏章之后,表面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但却抬眼和黄皓有着短时间的目光交流。

阅读完姜维的奏表后,刘禅将其轻轻合上扣在了书案之上,转而笑着对姜维说道:

“爱卿能够如此为国操劳,令朕大感欣慰,蜀汉有你这样的臣子实在是件天大的幸事。”

说着刘禅伸手在奏章的表面上轻轻来回抚摸着:

“不过,我蜀国经历了常年的北伐战争,父皇和丞相生前所积攒下来的国库余存已经日渐消耗,如果再强行北伐的话,是否会不利于国内的民生呢?”

表面上看,刘禅是在向姜维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征求姜维的意见,然而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却以如此的姿态来征询姜维,这实在是令姜维感到有些“受宠若惊”,仿佛心口有块巨石压着一样令他喘不过气来。

毕竟上次享受到这种超出规格待遇的人,是刘禅的“相父”诸葛亮。

还未等姜维来及开口,时任征西大将军的张翼便站了出来对刘禅说道:

“陛下英明,我蜀国自丞相掌兵以来经历常年未止的北伐战争,丞相在世之时国库充盈、兵强马壮,可自从蒋琬尚书去世之后,我蜀国的国库每日都要在北伐的战事之上投入大量的消耗,这会从很大程度上削弱国家的实力,令我们国家变得更为弱小、百姓更为疲惫,为此微臣认为应当暂时延缓北伐的步调,专心致力于国本运营,待到时机成熟之后再作他论。”

这时平北将军马岱也站出来符合道:

“张将军所言甚至,我们现在最为需要的便是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依照将军的意思,难道是要等到魏国攻入汉中境内,危及我蜀汉社稷的时候,才算是我们北伐的最佳时机吗?”

对于张翼的言论,姜维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驳斥:

“丞相在世之时早已表明,我蜀国地处西垂,看似偏安一隅,有崇山峻岭、险要关隘的天然庇护,可谓是易守难攻。可蜀地人口比起曹魏掌控的中原来说人口十分单薄,或许十年八年之内国内太平,可就算是我们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那魏国会放任我们继续这样割据一方吗?他们不会的!他们也在等待时机,等待着把我们歼灭的时机!所以不是我姜维好大喜功,而是我遵循着丞相的遗志,我们蜀国的生存之道,便是十六个字:‘兴师北伐、以攻为守、荡涤中原、中兴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