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司马(1415)

作者: 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魏国将陈泰这员边防统帅调回洛阳,对于一心想要北伐以定中原的姜维来说,可谓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但是他对于刚刚接替陈泰调往雍州的司马望并不熟悉,所以还是没有冒然轻动。

更何况如今诸葛绫毫无消息,身边没有她在旁出谋划策,姜维的心里也不是很有底。

其实不光是姜维,魏国雍州边境的许多将领也都对朝廷突然将陈泰调回洛阳感到不理解。这也难怪,毕竟郭淮去世前后陈泰一直就是雍州军民的主心骨,他屡次抵抗姜维北进都获得了成功,这让他在雍州树立起十分高涨的威望。

可如今他被调走,却调来了一个司马望,别说是来雍州指挥战争的经验,就连来都没有来过雍州,让他来接替陈泰指挥作战,许多人都未免对他感到有些信心不足,他们都担心这个司马宗族的子弟会像当初的司马炎一样。

不过邓艾却告诫自己身边的将领说道:

“司马望的才能绝不容小视,早年他追随太傅南征王凌之时,太傅就当着众将领的面夸赞他有将略之才,而太傅看人的眼光从没有出错,你们在亲眼见识过他的能力之后就会明白,不过在此之前决不允许再传出任何流言蜚语,以免搅乱军心。”

而邓艾表面上安抚军心,他猜想姜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暗地里已经开始积极备战。

原本姜维是打算暂时按兵不动,观察形势之后再行定夺的。

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蜀帝刘禅却主动把姜维召到了成都,商议北伐之事。

姜维的心中很清楚,刘禅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对北伐早已经淡忘,他没有直接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继续北伐的原因,正是出于“北伐中原、兴复汉室”是诸葛亮生前所定下的国策,虽然自从诸葛亮死后他对这种口号表现的愈发冷漠,基本上出于废除或是搁置的状态,但是蒋琬和姜维等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的人,成天在他的耳边说起诸葛亮的志愿,以及蜀国未来的前途必须建立在北伐国策之上的言论,使得刘禅意识到此刻还不能在根本上将诸葛亮在蜀国所留下的影响力彻底消除,自然也就对姜维屡屡上奏的北伐战略听之任之了……

每次北伐,基本都是由蒋琬或是姜维挑头,然后刘禅盖印批准,即使是不同意起兵,刘禅也会用十分婉转而又偏温和的方式来掣肘他们。

但这一次刘禅却表现的很反常,令姜维一时之间不知道弄不清楚刘禅的真正意图。

不过诏书既然已经传达到了,身为臣子的姜维自然是不能不去的,所以他在收到诏书之后立刻动身从汉中返回成都。

一见到姜维,刘禅就颇有兴致的主动问道:

“朕听闻魏国已经将陈泰调回洛阳,由司马望接替他的职务,大将军前几次北伐遇阻都是因为这个陈泰,如今这个障碍已经不在了,不知大将军对接下来有何打算呢?”

姜维略加思考一番之后拱手答道:

“启禀陛下,微臣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只是我们对司马望的了解还不够多,不好贸然对他的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况且雍州现在和我们正面对垒的人是邓艾,此人跟随司马懿多年,深得他的真传,不容小觑,再加上前几次出兵我蜀汉颗粒无收,微臣出兵必然要谨慎再三,以免重蹈覆辙。”

刘禅听后淡淡笑道:

“邓艾深得司马懿的真传,大将军又何尝没有继承相父毕生所学的衣钵呢?”

表面上刘禅这番话把姜维和邓艾摆在了同等的地位之上,但姜维很明白,将自己捧上去很容易,可是想要下来可就难了,自己日后在和邓艾的对决之中要是落败,就不仅仅是辜负了诸葛亮对自己的谆谆教导,更重要的是,姜维还将辜负刘禅对自己的期许。

这样一来罪名就可大可小了……

对此姜维拱手对刘禅说道:

“微臣承蒙丞相和陛下提携重用之恩,必将以自己的性命来报效我大汉和陛下,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听了姜维这番话后,刘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好了,闲话就说到这里吧,朕还是想多听一听大将军此次到底有何打算?毕竟对付邓艾一个人,总归要比对付邓艾和陈泰两个人要容易得多吧?”

军事上的事情哪里是按人头算那么简单的?可刘禅的话姜维又不敢轻易推翻,此刻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于是便将自己早就和廖化、胡济商议好的备用策略汇报于刘禅听:

“微臣认为,我们要想攻入雍州并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根除邓艾这个巨大的障碍,故此微臣打算采取疑兵之计调动邓艾,先行做出大军要沿上邽向东进发的假象,邓艾闻之必定会采取积极的军事行动,然后微臣再突然转道向西进攻南安,邓艾必定会再度前来堵截,到那时微臣再佯作不敌转道再度东进,疲于奔命的邓艾只能跟随微臣的步调行军,此刻已是人疲马乏,而这时胡济将军早就在段谷埋伏好,只等微臣将邓艾引至那里再行夹击,邓艾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