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司马(429)

作者: 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荆南之地获得安宁之后,诸葛亮也终于将目光转移到了司马懿的身上。

打从司马懿被钟毓等人带到陆口开始,诸葛亮就一直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在完全处理好了自己手头的事物后,诸葛亮分析钟毓应该已经将所有的真相告诉了司马懿。

和刘备商量之后他们认为这个时候去找司马懿时机已然成熟,于是刘备和诸葛亮便亲自在赵云的护卫之下,驾着一叶扁舟从麻屯驶向了江南岸的陆口。

江岸之上大雾弥漫,站在船埠上的程武看到了有陌生的船只,在没有悬挂任何明显旗帜的情况下正向自己所在的方向驶来,正当他打算迅速转身回到茅屋内向钟毓和司马懿通报时,钟毓已经站在了他的身旁,遥望着江岸上缓缓漂来的船只,似乎已经猜出了来者和来意:

“终于还是来了啊……”

小暑(三候):蹈火返许京

船只慢慢靠在了船埠上,首先掀开布帘走出舱外的人正是腰悬利剑、身着便服的赵云,程武一看来者便猜出了他武艺十分高强,出于武人之间的直觉他看赵云的眼神显得十分不友好,等到诸葛亮和刘备相继走出船舱后,两房以船埠为分界点隔岸对峙着。

随着对峙的时间愈加深入,程武和赵云的手都不约而同的放在了自己腰间的剑柄上,而钟毓和诸葛亮也几乎实在同一时间伸手加以阻止。

钟毓和刘备身旁的诸葛亮四目相对许久之后,诸葛亮微微上前一步对着钟毓拱手说道:

“稚叔兄,别来无恙……”

此时面无表情看着诸葛亮的钟毓,在他向自己首先行礼之后也象征性的拱手回礼:

“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军师中郎将’大人么,听说您和贵主公最近久贫乍富,又是鲸吞荆南四郡,又从孙权的受伤借来了南郡应该很忙才对,怎么会有空来我们这里呢?”

一听钟毓的话不仅讽刺了诸葛亮,就连刘备也不放过,赵云有些沉不住气了,他迈起左脚准备上前,程武也预感到了危险站在了钟毓的前面。

顷刻间气氛变得格外紧张,诸葛亮知道钟毓因为自己曾经背叛了和他的联盟,置司马懿生死于不顾而耿耿于怀,见情势再这样下去会不可收拾,诸葛亮便上前站在了程武和赵云中间向钟毓赔罪说:“之前违背了和你的计划,致使司马懿身受重伤险些丧命,的确是我的原因,不过如果司马懿没有受到这么惨痛而又剧烈的事实打击,又怎么能够脱胎换骨呢?”

这时茅屋内传来了司马懿冰冷的语调:

“那这么说来,我真是要感谢你让我明白了,发现真相原来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话音刚落司马懿从屋中走了出来,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虽然司马懿看着诸葛亮的目光当中,以前的那种尊敬和惺惺相惜之情已经荡然无存,然而诸葛亮却并没有从他的眼神着之中看出丝毫的怨恨,这倒是大大的出乎了自己的预料。

不管怎么说,司马懿的话是很难让人接的下来的,诸葛亮也知道即使掩饰的再好,但司马懿内心对自己已经不会再象以前那样了。

坐在茅屋之中,诸葛亮后先向钟毓和司马懿介绍自己身旁的刘备,可是坐在诸葛亮对面的司马懿却一直盯着站在刘备身旁的赵云看,他觉得这个人的身形十分熟悉,自己好像在那里看到过,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了而已。

落座后不久刘备便对司马懿坎坷的身世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隐晦的表达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皇侄你受苦了,我们都是刘姓皇族的子孙,朝廷却常年被外姓臣子所操持,倘若高祖泉下有知看到今天这一幕,必定会深感痛心疾首……”

说罢刘备面露悲伤之色,可是司马懿却对这样感人肺腑的诚挚之言并不感冒:

“刘皇叔,在下只是偌大司马宗族之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而已,和大汉皇亲完全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皇侄’二字请休要再提。”

坐在一旁的诸葛亮见司马懿的态度已经颇为明确,于是他劝说道:

“想必稚叔兄已经把所有的一切全都告诉你了,我家主公刘皇叔有心想拥护你为平定乱世之后的国君,你们同为大汉皇族后裔,理应一同携手复兴汉室。”

同时诸葛亮重新提及了当初在平顶山上,临别之际两人击掌立下的誓言: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当初我们少年分别之时所说的话,我当年就和你约定,这一生我们不要做对手,因为我不想有你这么可怕的对手,却需要你这么一个可靠的帮手。”

回想起平顶山上的那一幕,司马懿觉得仿佛就像是昨天刚刚发生过的事情一样,然而此时的情况和那个时候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他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从自己的袖管之中掏出了自己保存至今的“无羽流星”,放到了桌案之上轻轻推到了诸葛亮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