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清后宫—继后本纪(287)+番外

作者: 圣手镇九州 阅读记录

“哪有这样的事。”成霜赔笑道,“您忘了,当初三舅爷受人算计,弄没了舅奶奶的头一个孩子,老太太极为内疚,心疼她还来不及,怎么会有立规矩的事儿呢?”

寒苓又问:“我可像凶狠跋扈的婆婆?”

成霜宽慰道:“主子,您也犯不上多想,九福晋还小,嫁进宫中许配皇子为妃,虽说您是亲姑姑,总怕行差踏错教人耻笑,等过些日子,适应了宫中起居,保管也就放得开了。”

“罢了,她愿意来就来吧,横竖咱们万岁爷也不大到景仁宫走动了。”就是来,基本上也是冲女儿来的。

成霜犹豫了一下:“祥嫔那些话,虽说不着边际,实在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您是身正不怕影子斜,架不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依奴才看,万岁爷未必没有往心里放的。”

“是我太过性急了。”寒苓皱了皱眉头,“缓一缓,等我慢谋!”

只因缓了这一缓,景仁宫给自己招来了好大一桩麻烦。

皇太后千秋后不久,皇帝郑重通告皇后:“圣母皇太后年届七旬,且为皇室至尊,宫闱以内事务,皆应仰承皇太后懿旨予以裁决。”

寒苓心中很不是滋味:“皇上的意思,臣妾执掌六宫,莫非对皇太后有所忤逆不成?”

弘历并未改变主意:“你是皇后,也是太后的儿媳,以回禀宫务为契机,正可常到寿康宫请安,又免得皇太后寝宫空旷、驾前冷清,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法子么?”

说到底,清廷压根就没有由皇后长期主持六宫事务的传统,终顺治一朝到圣祖康熙爷在位初期,后宫的实权掌握在先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孝庄文皇后手中,等她老人家驾鹤归西,后宫就没有皇后这种生物长期存在了,名义上的后宫大佬是贵为皇太后的孝惠章皇后,崇元太后的婆婆死的早,否则也未必能在后宫一言九鼎;到了如今,皇帝要尊崇孝道,皇后自然只有支持的份儿,寒苓便不言语:“皇上说的是。”

成霜很快查到了事情的曲直原委。

弘历去寿康宫请安,皇太后在母子闲谈时随口说道:“听说顺天府东面有座庙非常灵验,只因年久失修,百姓进香时颇为不便,皇上若是得便,能不能打发人修缮一番呢?”

“谨遵皇额娘懿旨。”弘历当面应承,一扭脸就罚了寿康宫首领太监,“太后有此忧心之事,你等近身服侍,尚且未能体察,岂非失职之过?着命慎刑司,杖责三十为戒,倘若复犯,朕断然不能轻恕。”

修庙是外朝之事,皇太后此举便有干政之嫌,身为皇帝,最看重的从来不是母子、夫妻抑或子女情分,在他心中,皇权是不容许任何人染指的独有之物。

因为当事人是自己的母亲,善意揣摩的乾隆皇帝多少还是进行了一定反思的:皇太后身处后宫,本来应该执掌或参与后宫宫务,因为对宫务插不上手,所以才会闲着无聊打听外头的事儿,这才误打误撞触犯了后宫不可干政的忌讳。

龙权凤权选一个,牺牲的当然是皇后手中的六宫总理大权,当然了,弘历的初衷也许只限于“给太后补偿,让她有正经事做”而已。

结果却摆在明面上,皇后丧失了对后宫的实际最高统治权。

作者有话要说:皇太后其实是“声东击西”的政策。

☆、147

“传本宫懿旨,着贵妃、嘉妃、宗亲王福晋协理六宫事务。”“忍”字头上一把刀,寒苓同时面临婆婆、丈夫、侧室三方面的狙击,如果不能一击三伤,只能韬光养晦、蛰居待时,幸而到目前为止她还是占足了赢面的。

皇后撂挑子不干是需要理由的,寒苓通告六宫:“我要调理眼疾,你们闲着没事儿就不必到景仁宫来碍眼了。”

众妃嫔吓得够呛:皇后上回害眼疾,后宫同时有两个妃嫔小产,如今还是治眼睛,不会是又有哪个要倒霉了吧?

除了带孩子,那拉皇后的工作重心有两个,其一是刺绣,其二是配药。尤其是后者,摆明是挟制六宫的大杀器。

首次被赋予宫务协理大权的宗亲王福晋不无忐忑之意:“媳妇是晚辈,不好插手后宫宫务,万一有所疏漏,恐怕连额娘都要颜面受损。”

“无妨。”寒苓宽慰儿媳,“教你协理宫务,并非便要裁决做主,你随贵妃嘉妃学习进益,长些见识也不是坏事。”

“是。”乌雅氏稍稍松了一口气,“媳妇有不懂的地方再来请教额娘。”

“嗯。”寒苓叮嘱道,“虽是如此,你可不要颠倒主次忽略了大阿哥,后宫便是翻过天去也不是你的职责。”

乌雅氏赶忙答应:“媳妇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