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主殿下端水手札(6)

作者: 漱欢 阅读记录

为此,她在寝殿里翻阅了一整个下午的宫城图,总算发现秋屏宫东面有一条小径,可以直接通往宫内。

李昭昭松了一口气。

这条小径是在秋屏宫初建时设的,连接了御花园西北部湖面的平桥。约莫六七十年前,有位妃子从那平桥上跳下去自尽了,那桥上便被修成了一处假山。然而在修建笔注里,这假山中仍然保留了此路。

找这条路确实是费力了一点,但李昭昭走进去时,觉得一切都是值得。

假山中的石子路在夜色里被漆黑笼罩着,秋虫在耳畔作响,更远处,宫宴的喧嚣声隐隐传来。

她留了锦瑟在外面,独自提着一盏灯笼走进了寂静的假山。

李昭昭平常读书时,偶有看见京城里流传的话本,里头总说娇贵小姐们怕黑且不识路,每到这时都会有一位王孙贵族来解救。她当时就疑惑,为什么要怕黑?

她此时想起,环顾四周。月色清明,虫鸣相伴,秋风为友,不是好一番清静自在?

不过,走着走着,李昭昭意识到,在这假山环绕里,纵使她的好记性也容易走错路。

对了,系统呢?这应该可以要求一下吧?

然而脑海里迟迟没有任何回应。

就在李昭昭要放弃之时,前方忽然出现了一个高大的背影,不紧不慢地也是往秋屏宫的方向。

李昭昭替着灯笼,跟了上去。

不料,前方那人原地停滞了一下,继而越走越快。

若此时叫住他,孤男寡女的,颇为不妥。但李昭昭没有他高,步子又小,差点就要跑起来了。

她追赶了许久,终于在一个拐弯后,看见了眼前的秋屏宫。至于那领路的人,早已不知去向了。

也好,这样就不必说话了,希望感谢之情他能心领。

许是李昭昭迈出小径时过于高兴,没有看见脚下低矮门槛。于是一时没有走稳,直接倒向了旁边。

然而砸到的似乎不是意料中的石头路,而是一个温暖坚实的——人?哪来的人?!

李昭昭听见了一声闷哼,瞬间脸上发烫。她撞到的确是个陌生男子的胸膛,那人比她高上许多,余光里只能看见是霜青色的衣袍。

她脑子里“嗡”的一声,结巴起来:“对、对不起……”

幸好有袖子掩住脸,她咬咬牙,落在地上的灯笼都没捡,一溜烟儿跑没影了。

等入了座,李昭昭才反应过来——万一她把人撞伤了怎么办?不不不至于吧,她也没有那般重……要不,等宫宴之后,让锦瑟再去那出口处瞧瞧?

她呆呆地望着眼前翻飞的一片石榴裙,战鼓声与琴声合鸣在耳畔,越想越纠结起来。在假山群里,她本该叫住前面的人道谢。出口时,合该转过身去当面道歉。然而每次身体的反应都先于脑袋瓜子,本能地一错再错。

-

“……十七殿下?”

李昭昭回过神来,发现众人都在看着她,一抹薄红再次飞上面颊。

提醒的卓公公笑得慈祥,暗示地搭了一下手。

坐在高处的陛下笑道:“昭昭好不容易来一次宫宴,可有什么祝酒词要说给大家的?”

身边的皇后亦慈爱地望着她。

李昭昭攥着的手心里冒出细汗。

贤妃哼笑了一声:“还没瞧出来吗?十七殿下可不愿和咱们说这些场面话。”

“贤妃此言差矣,”皇后微微一笑,“昭昭心思细腻,待人诚挚,只是不善言语,没有妹妹这般能说会道。”

见皇后如此,贤妃只好悻悻地闭了嘴。

然而,李昭昭却站起身来,朝陛下和皇后行了个礼:“昭昭自知言辞笨拙,特意备了薄礼,贺陛下、娘娘,与诸位兄长、姊姊中秋佳节。”

两路宫女鱼贯而入,只见她们手里都各自捧着一枚扇子,扇面上或有山水,或有诗词。

李昭昭本还想着,若是无人唤她,这些过去画好的扇面便都留着不必送出。此时则多亏早有准备。她给陛下和哥哥们的是折扇,给宫中女眷和姊姊们的则是团扇,上书词句亦是精挑细选。

果不其然,率先拿到扇子的李茂惊道:“一宵何惜别,回首隔秋风。这是冷先生写的!小十七怎么知道我喜欢他的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十三公主念完便红了眼眶,抹了抹泪才笑道,“这倒让我想二r姐姐了。”

众人皆知,二公主多年前便嫁至南境,也不知何日才有重聚之时。

作为母亲的淑妃闻言,亦是沉默良久。

贵妃掩面而笑,打破了一时沉寂:“看我这个,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好一个富贵浮云,殿下有心了。”

陛下见着那泼墨山水,嘴角噙笑,也念了出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