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玛丽·斯图亚特同人)玛丽苏斯图亚特(112)+番外

作者: 二叶舟 阅读记录

这句话再真心不过了。

而被玛丽惦记的塞西尔,此刻正在旧主和新主之间纠结着。

他纠结的是,既有政治,也有宗教。

这一年多来,他已渐渐摸清苏格兰女王玛丽的为君之道。

尽管名义上,她是比亨利八世更虔诚的天主教徒。然而,她在世俗化的道路上,比那位强势国王走得更远。

“那些四分五裂的教派,那些仿佛无止境的争执,统治人民的精神已经够多了。”她曾如是说。“而我,希望国家政府、而非教会,统治好这一个物质的、世俗的王国。”

经济政治上,她非常符合英格兰民族“应有的立场”,一直在逐步摆脱罗马教廷这个外国强权。但她做的更加柔和隐蔽。至少目前,她口口声声,还在维护旧教的表面礼仪传统,并在思想文化上,承认其地位及影响。

但她显然不走极端,也不尖锐刻薄,愿意充分给予其他教派以自由。

三天之前,就在他这个新教徒担任校长的剑桥大学里,有群放肆的大学生,公开演绎出一幕讽刺旧教的小剧——其中某个,扮相似乎是条狗,竟特地把圣体叼在口中,还汪汪的叫。【注一】

而这位摄政王,当时脸色骤变,却控制住自己,维持着风度,只干脆的起身离开。她居然没有歇斯底里,破口怒骂——塞西尔罕有遇见这般冷静的旧教徒。甚至她身旁的法国王太子,也克制自己,不曾高声痛斥。

事后,对于冒犯天主教信仰的学生,玛丽·斯图亚特固然严厉责备一番;但仅限于口头警告,并无实质惩罚。

而自己呢,尽管事先不知情,却也得担负“管教不力”的责任。然而,玛丽在调查清楚情况后,说:

“我一直认为,无论民间的宗教情感如何对立;官方仍应保持宽容的态度。我一点也不想像前一位玛丽女王那般制造恐怖,更不喜欢烧书或者烧人的事件,在这片土地上重复上演。”

“我不排斥学院内的学生表达自己的宗教观点,就像我永远不会把《十日谈》放到□□目录中去一样。但是,我访问剑桥,这是一个重大的公共事件。在如此庄重的场合,我可以接受严肃的信仰讨论,却不愿看到这类不端庄、不礼貌、不友好的演出。”

“这会显著挑起矛盾、激发对抗情绪。而官方的大型正式活动,需要的是和谐团结;除非针对明显的罪责,不应有太尖锐的攻击。”

“我是英格兰摄政王,我代表政府。这般违逆我的意志,是为犯上不敬。”

“理论上,作为剑桥校长的您,亦无法避免此罪名。”

“然而这一次,念在你们均是初犯,且没有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我暂且选择宽恕。”

她是如此坦荡自信。理智得恰到好处,简直不像个女人。

是的,塞西尔一直以来,对女人诸多不信任。他受够了她们的感情起伏和意气用事。可惜,为了英格兰的未来,他不得不侍奉一位同样信仰新教的女君主。后来,他又被逼无奈,去应付一位坚持旧教的摄政王。

这教他更痛苦了。

若不是对英格兰还怀着一腔热烈的民族感情,若不是觉得自己的政治抱负还远没有实现,他恨不得辞职回乡……就如前一位血腥玛丽在位时那样。

他最初能坚持,是因为伊丽莎白,这位他曾寄予希望的公主,尚未彻底倒下。现今,他恍然觉得,抛去宗教信仰的分歧,这个宣称“爱国为民”的务实统治者,或许某种意义上来说,同样符合他对英格兰王国的期待。

玛丽·斯图亚特,和伊丽莎白女王,其实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都是敏感,但不脆弱的女人。她们的演说风格亦颇为高超,值得欣赏……

离开剑桥的路上,塞西尔心事重重,夜不能寐。苏格兰女王却和老公大被同眠,睡了个好觉。酣睡之前,玛丽还跟弗朗索瓦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英格兰公共设施还不错。他们的邮政系统,1517年就建立起来,专供政府使用。目前国内的私人信件,主要靠朋友和其他旅客传递;但以后,这个系统,也可以考虑对私经营嘛……”而在伦敦,怀特霍尔宫内,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也在向伊丽莎白女王汇报这件事。

“财务大臣瑟洛摩顿很重视您的意见。他表示,枢密院已讨论通过,将为驿站配备足量驿车,提高邮递效率;同时,驿站及旅社翻修的资金,也会尽快到位。”

伊丽莎白虽然目不能视,但某些重要政务,仍需要摆上她案头,请女王最终定夺——这是枢密院和摄政王最初定下的协议。身为苏格兰女王、深知自己根基尚浅的玛丽,当时充分照顾了枢密院权贵的心情,表示外交之事,自己绝对不擅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