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太太的咸鱼人生(237)+番外

当然,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先去魏老头的坟前祭拜过了,烧了纸钱,放了供品,也由大牛上前告知了自家的喜讯。当然,窝头也上前磕了头,还在坟前许诺一定会好好念书的。

“咱们老魏家啊,以后就靠窝头了。”杨冬燕扫视了一圈后,特别无奈的感概了一句。

毕竟,不靠窝头也没人可靠了。

就很苦。

杨冬燕回想着上辈子那些没出息的儿孙们,再看看如今的这一大家子,深以为自己当年那叫身在福中不知福。当下,她就更同情窝头了,要拖着这么些笨蛋上进,可真不容易啊!

拜祭时,杨冬燕一起去了,事实上老魏家全家都去了。

不过,到了祭祖时,去的只有大牛二牛并窝头,老叔自然也去了,还有隔壁的魏大哥。

办完这些正事儿后,老魏家就开始准备办席一事了。

日子是早先就定下来的,据说是个非常好的黄道吉日。又因为老魏家办的是大席,邀请的是全村人,桌椅板凳肯定是不够的,包括锅碗瓢盆也不够。自然,这些事情又是由老婶,也就是老叔的媳妇,带着一群儿媳妇操持的。

杨冬燕那软面团子、废物蛋子的名号响彻整个礁磬村,大家都觉得她才是老魏家最不中用的那个,因此事事都绕过了她。

她乐得轻松。

倒是方氏没办法这般轻松了,无论是作为老魏家的长媳,还是秀才娘,很多事情都得由她来出面。因此,从开始准备摆席一事后,她就忙得脚不沾地。

小杨氏深表羡慕,杨冬燕很痛快的将家里这摊子事儿都交给了小杨氏。

你不是羡慕人家有活儿干吗?作为一个温柔善良的好婆婆,杨冬燕非常乐意满足儿媳妇的要求。

去干活!

别逼逼!

整个儿一圈事情下来,到摆席当天,愣是有一种总算办完了的感觉。

席面特别好,有鱼有肉有菜的,主要当然是肉。为了足够全村人吃席,大牛甚至去收购了两头大肥猪。其他像鸡鸭也不少,小杨氏这回没赶上杀鸡的活儿,因为主动前来帮忙的人太多了。还有鸡蛋鸭蛋,光这些禽蛋就有几百个,愣是有一种摆流水席的盛大场面。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名义上,老魏家是宴请全村人,但像杨冬燕和小杨氏的娘家人呢?那肯定是要去请的。还有窝头的先生呢?反正南田村又来了好些人,杨冬燕懒得计较哪些是趁机骗吃骗喝的,反正来者是客,乐呵呵的吃一场,过两天他们就要跑路了。

不光是席面上的菜色好,酒也好,大牛还是上那家以前常去的镇上酿酒坊买的酒,只是这次量很多而已。

来吃席的男人们吃了个酩酊大醉,横竖像这种大喜日子,家里婆娘不会骂人的。

吃着喝着,自然也少不了追捧和吹牛。

杨冬燕如愿以偿的又卖弄了一遍,也得到了她想要的彩虹屁。至于窝头的亲事……

肯定有人会提的,不过这次都不用杨冬燕开口了,就有村里人帮着婉拒了。

窝头啊,他是要娶秀才家的妹子的。

“那还真可惜了,年岁不合适,不然你可以娶你先生家的小闺女。”这当然是玩笑话,村学吕先生的小闺女比窝头大了六七岁呢,再说人家两年前就嫁出去了,到如今孩子都生了。

被拿来调侃的先生并不在意,还真心的祝福了窝头,希望他再接再厉,考个举人回来。又点了几个自己的学生,都是南田村和礁磬村的,让他们向窝头学习。

榜样的力量当真是无穷的,自打窝头通过县试和府试后,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开始有意识的抠钱出来送自家娃儿去上学。哪怕没窝头那般有出息,多认识一些字,将来的出路也能更多一些。

又以礁磬村为最,原先那是只有窝头一个去上学的,如今却是有七八人了,又有几家先前还犹豫不决的,听了先生一席话,当下就表示过几天就送娃儿去村学。

当爹娘的,不就是希望孩子能过得比自己好吗?

热热闹闹的吃了一整天,之后大牛代表老魏家向乡亲们表达了谢意,感谢那些年村里人给老魏家的帮助,也谢谢大家今个儿来捧场。

以及,他们打算前往省城一事。

一石惊起千层浪啊!

在这之前,哪怕村里人都知道老魏家搬到了邻县里,可从心理上来说,去县城乃至邻县那边,总感觉还是在家乡的。可要是去省城的,那是什么概念?乘坐最快的马车,只怕都要三五天了。

当然,如果是从邻县出发肯定是要快一些的,差不多两天。邻县离省城更近一些不说,路也要好走很多。

但甭管怎么说,这都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认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