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红包群去种田(穿书)(150)

作者: 虞融融 阅读记录

“还有,那叶氏女先种玉米,再种棉花对社稷是有惊世之功,陛下应当种种嘉奖其人啊!”

“如今当务之急还是如何扩展棉花的种植,让大庆每一个人再也不受寒冷之苦啊……”

对于沈太傅说的庆帝心中早有打算。

沈太傅说完棉花后又说道:“陛下,按照奏折上所说福安县今年雨水欠缺,大殿下不愿百姓受苦才会和当地官府开厂买粮,这足以证明大殿下一片赤诚之心,陛下现在应快马加鞭传信与沈言让他协助大殿下抗旱救民。”

自从看过折子便知道自己计划不行的李猛脸色阴沉,听见沈太傅三言两语便要帮裴修睿脱罪,他反驳道:“太傅是否太过武断,自古祸福难料,何况天灾,如今已是三月初,当初我们收到消息时是去岁腊月,算上路上耽误,难道大殿下能在去年十月便能预知今虽福安县有旱灾?何况这折子焉知不是大殿下迷惑人心之举,用以拖延时间。”

沈太傅道:“天下能人异士众多,便是先帝在世也有一位真人能断祸福,测吉凶,这不足为奇。何况如今棉花已经摆在朝堂之上这还能有假?”

“至于你说的大殿下迷惑人心,沈言已经带了两千兵马去福安县,如今想必也到了,届时他自会快马加鞭将福安县的情况传来。”

说道这里沈太傅反问:“莫非定国公觉得沈言会谎报消息?”

李猛虽仗着早年从龙之功和如今的荣贵妃母子行事张狂,可沈太傅三朝元老,朝中势力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到万不得已李猛不愿与沈家为敌。

“也许小沈大人会被蒙蔽呢?”

“够了。”庆帝喝到,他看向李猛,不悦道,“看来定国公是铁了心要将一个谋反之罪扣在朕的大皇子身上了。”

“臣不敢。”李猛解释道,“臣只是想查一个清楚,免的有人浑水摸鱼,造成大错啊。”

庆帝道:“朕已派御林军都督沈言亲自去查明事情原委,沈言出自沈家,有太傅和沈丞相在前以身作则,他必定会刚正不阿,给朕与天下人一个交代。”

“倒是你,定国公,折子上写的清清楚楚,福安县如今缺水,你不为县里万数百姓担忧,反而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你还配当堂堂国公吗?”

“陛下恕罪。”李猛见庆帝已经生气,连忙请罪,“是臣糊涂,一时轻重不分,可老臣也是一片忠心啊。”

见李猛跪在殿中,身形狼狈,裴旭日出面求情道:“父皇恕罪,念在定国公忠心耿耿的份上父皇便饶恕定国公吧。”

他又道:“如今还是先想办法解决福安县之灾吧,皇兄虽已经筹备粮草了,可要满足福安县万人之口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依我看朝廷是否派人押运粮草去赈灾?”

面对这个儿子,庆帝也没有一丝客气,他直白的指出:“你皇兄的折子你到底有没有仔细看,他上面说的清清楚楚,去岁冬日在他也叶氏女的主持下,在大棚内种了三亩玉米,每亩可产近四千斤,如今已经全被分给县里的百姓种里,只要能收获一亩地便能抵过往日一年的收成了,他们之所以购买粮食是为用以与其他州县换粮借此将玉米推广出去,还有如今福安县缺的不是粮食而是水。”

在朝堂之上,百官面前面对庆帝如此不留情面地指责,裴旭日脸色有些不好看,但他又无法发作,只得低着头,双手紧紧的捏成拳。

庆帝说完这些原本压抑的心情慢慢舒畅了,道:“朕召你们来,一是告知你们福安县如今情况,而是想让你们引以为戒,下次不可听风就是雨,污蔑功臣。”

庆帝说道此处,朝堂上想起一道羞愧的声音,“陛下——,是老臣不查,险些污蔑皇子犯下大错。”赫然是当初义正言辞举报裴修睿的严御史,此时他老泪纵横,愧疚不已。

身为御史,他一身的理想就是仗义执言,监察百官举止,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善恶有报,如今他险些污蔑一个功臣,这让他的心倍受煎熬。

庆帝显然也是了解严御史的,面对愧疚的老臣,他宽慰道:“御史不必放在心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也是一片丹心。”

有时候庆帝真感到疲惫,为了这片祖宗家业他放弃的太多了。

安慰完严御史后,庆帝快速说道:“减免福安县今年的赋税,沈丞相,你负责保持福安县与其他州县的粮食互通,还有时刻关注福安县情况,一有困难要立刻解决,最后,让沈言在福安县事情解决完后带上叶氏女进京听赏。”

沈丞相:“臣遵旨。”

今日加开的朝会就此落下帷幕,百官心思各异,有人喜,有人忧,有人不甘,还有人心中浮现出淡淡的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