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红包群去种田(穿书)(154)

作者: 虞融融 阅读记录

周母赶紧道:“有十来天了,当时我就觉得浑身乏力,有些不适……让我儿带着开了两副药,回家吃过……”

才说了几句周母呼吸便急促起来了,一副累极地模样。

周氏见此便补充道:“抓了两副药吃过后第二天便感觉好了一些,谁知不过两天婆婆她又说不适了,然后一天比一天没精神、气力,这几日更是连床都下不了……”周氏说起这些满脸担忧。

孙太医闻言道:“药方和药渣在吗?”

周氏连忙道:“在、在的,我现在就去拿来……”话音还未完她便跑了出去。

孙太医又向周母问了一些平日的生活习惯以及患病前有没有什么特殊,周母均一一否认。

这时周氏已经拿着方子和药渣回来了,她将东西递给孙太医,并道:“药完全是按照大夫给的方子开得,可如今都不管用了。”可因着第一次有效,他们也不好找大夫问问到底是为什么。

孙太医先是检查过药渣,确定没有问题后又看向手中的方子。这方子和适才在衙门里那些大夫给一样,同样没有问题。

见婆媳两期待的看着他,孙太医重新开了一张方子给二人,二人拿到这方子是喜不自胜。

客厅里,所有人都在等孙太医的结果。周松是担心母亲,而其余人确实等一个答案。

孙太医出来时众人齐齐看去,周松更是跑到他身前,急切的问道:“请问太医我母亲所患何病,该如何是好啊?”

孙太医不徐不缓道:“令慈并无大碍,我已经开了一张药方给你的妻子,只要照方抓药定时服用就好。”

“多谢太医大人……”多日来的焦头烂额与担忧害怕在这一刻有些承受不住了,听到这个好消息,周松险些喜极而泣,“多谢大殿下,多谢知府大人,多谢县令大人,多谢叶姑娘……”

他一一鞠躬道谢的样子让叶知意等人更能体会到他如今激动喜悦的心情。

在周松千恩万谢的挽留之下,叶知意等人离开了周松的家。

见已经走远,叶知意连忙问道:“孙太医,情况如何?”

面对叶知意等人,孙太医没有了刚刚的镇定自若,他皱眉不解道:“从脉象和症状来看,周母确是热症无疑,可老夫行医多年也未见过什么热症能让人卧床不起的,实在是匪夷所思啊……”

叶知意又问:“那为什么那些大夫开的药方没有效果?”

孙太医道:“准确的说不是没有效果,而是在第一次用药后面对再发的病的患者药效微乎其微如杯水车薪。”

耐药性!!!

叶知意脑中瞬间出现了这三个字。

她又想起刚刚给周母开得方子,问道孙太医:“那您刚刚给周母开得方子有用吗?”可别让人空欢喜一场。

孙太医有些不确定的说:“应该是有用的,我换了些上等的好药,加重了剂量,药效比之之前那张方子要强不知道多少。”

确定了周母之后,叶知意问出了最重要的问题:“那依您看这病会染人吗?”

这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一瞬间几双眼睛齐齐的盯着孙太医。

孙太医沉吟片刻道:“热症本身是不染人,之所以会有多人一齐发病可能是因为他们同时受到了相同病因……”不等众人松口气,他话锋一转,又说道,“但是,像如今这样全城各处都出现从未见过的病症……我也有些说不准到底怎样。”他有些叹息地说道。

众人因为他这话,本要落地的心有提在了半空。

叶知意有些沉默,她总认为十几人同时换患上一种从未见过的疾病有些不寻常,可她仔细回忆了书中一番书中所写,确定除了缺水没有再没有什么事端了。

她还是有些不放心。

“孙太医,您看出都出来了,要不劳烦您再去看看其余的病人?这医术久了不练可是会退的哦。”叶知意调侃道。

“你呀。”孙太医笑道,“好吧!有大殿下和两位朝廷命官以及一位有大功德的姑娘跟着我一起,老夫也算在太医院独一份了。”

此言一出在场人都忍俊不禁。

于是一行人又满城到处跑,终于在天黑之前看完最后一位病人回到了县衙。

一天走访了十几个病人,孙太医作为主力已经很是劳累了,其余人等也略感疲惫。

狠狠灌了一杯冷茶后,郑海开口道:“这十几人同时患病是巧了些,可他们在之前彼此大多不认识,而且分布在全城各处,更重要的是照顾他们的家人看起来没有一点生病的迹象,依我看着病并不会染人,一切都是巧合罢了。”

“知府大人说的有理。”孙太医放下手中的热茶,他作为一名大夫是不会轻易喝冷茶的,“这些人全都是热症,只是严重了些而已,既然家人都无事那么多半不会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