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绑定红娘系统后我白富美了(31)

作者: 兰亭曲 阅读记录

这一点阮安安倒真不记得了,虽然她得了原主的记忆,但很多细节也不是那么清明。

十二月十五,京城下了场雪,气温骤降。雪后,李秀珠吩咐厨房准备小米、馒头,并让丫鬓把家里的旧衣物等拾掇起来,前去城隍庙施舍。阮安安自然同去。

出了城,往东去,是城隍庙方向;往西去,正是太子私宅处。

阮安安坐在轿中,看城外雪景,想起那日在太子私宅聚会,她和霍朝比拼厨艺的事,不禁噗嗤笑出声来。如今太子和张玉娇喜结连理,但不知霍朝怎么样了,说起来也好久没见过他了。

再一想,霍朝那个冷面阎罗,有什么可见的。

一阵寒风吹来,阮安安冻得一激灵,收回心思,放下了轿帘。

到达城隍庙时天已透亮,阮安安下了轿,仔细一看,这是座非常小的庙,墙皮斑驳,部分墙垣坍塌,非常破败。庙的周围是一些草棚,里面住着流民和孤儿。

侯府的三个杂仆在庙门前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放了一筐馒头,然后把小米拿进庙,借用灶火煮了一锅粥。

阮安安跟着进庙,庙中有两个看家的小和尚,向李秀珠不断致谢,请她上庙中歇息,喝一杯热水。

阮安安在庙里转一圈,没看到书生模样的人,于是偷偷问小和尚:“这里有没有个书生?”

小和尚一听就说:“有的有的。”

阮安安大喜,问:“叫什么名字,上哪儿去了?”

小和尚答:“我们都叫他柳生,柳生一大早凿冰抓鱼去了。”

阮安安又问:“这柳生何许人,年方几何,住这儿多久了?”

小和尚说:“他是赣州人,说自己十八,没亲没故,从赣州来京城赶考,在这儿住了半年了,等着明年春天的科考呢。”

阮安安听了心道,孤儿,科考,柳生非得中个状元才能让光禄寺卿孟大人看上当女婿。

李秀珠正坐在庙中避风,丫鬓给她泡了杯家中带来的茶。

庙门口带头的杂仆招呼上两名小仆役分发框中馒头和热粥。老弱病残的流民们拿着碗,排着队挨个上前,嘴里不断感谢着:“谢谢青天大老爷,谢谢夫人,夫人真是观音佛菩萨。”

阮安安给连翘一使眼色,连翘忙给小和尚塞了一串铜钱,问:“柳生的房间在哪?”

小和尚虽不明所以,但得了钱,乐得眉开眼笑,一指后庙一间破屋:“唔,那个就是。”

阮安安和连翘走过去,门没上锁,轻轻一推就开了。

屋里摆着一张草席作床,另有一张桌子和一个矮柜。

桌上有一盏煤油灯、一些书、笔墨等物,还有一沓写满字的纸。

阮安安拿起纸张,艰难地辨认着毛笔繁体字,看了半响,看明白了,这是戏文。

她琢磨,一个赶考的书生不好好念书,默什么戏文。她翻到最后一页,看到落款:梦蝶。心中一愣,这个名字怎么看怎么眼熟。

啊,她想起来了,皇后娘娘生日宴上戏班子唱的不就是梦蝶的《王母蟠桃宴》吗,当时张玉娇还对她大肆赞美其人,说他多么才华横溢,戏文写一出红一出,但从未有人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莫非,这个梦蝶就是柳生???

阮安安觉得这也说的过去,穷书生为了生计,通常都会给戏班子写戏文来赚外快,但古代,戏曲属下九流行业,很多书生觉得自己做戏文丢了读书人的脸,因此不愿让人知道,就用笔名代替,即便以后高中进士飞黄腾达了,也没人会知道他曾经写过戏文。

阮安安在柳生房中不好逗留太久,不多时便回到前庙,站在门口看杂役分发食物。远远的,她看到一个清瘦的人影背着箩筐往破庙处走来,待走近了,见是一个身着白衫的年轻人,面目斯文秀气,只是身上衣服早已洗的掉了色,打满了补丁。

年轻人背上的箩筐里装着几条鱼,阮安安暗道,他就是柳生。

果然,年轻人径自往庙里走来,流民们看到他,都乐呵呵打招呼:“柳生,又抓着鱼了。”

柳生向大家笑笑:“晚上我熬鱼汤给大家喝。”

流民们咧开嘴:“好小子,你明年定能高中状元。”

柳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一转头,看到立在庙门口的阮安安,微微一愣之下向她腼腆行礼:“阮小姐好。”

阮安安奇道:“你知道我?”

柳生低着头,道:“李夫人每年这时候都来这儿发馒头,您穿金戴银,想必是阮小姐了。”

阮安安了然,心想,这书生眼力见不错。她侧身让开,柳生害羞地进庙去了。

发完馒头热粥和过冬的衣物,李秀珠带着阮安安和杂役、丫鬓们打道回府。

到了府上已是中午,李秀珠让阮安安陪她吃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