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1068)

宋茯苓又向嘴里塞一块苹果,伸脚,丫鬟将带绒球的鞋给她穿上了。

桃花在一边看着妹妹小脸洗的粉扑扑的,心里直感叹:妹妹天生就是那享福的人,让她受人这么伺候,她就别扭。

抹香轩。

宋茯苓坐在铜镜前被两个小丫鬟编小辫,问雪娘:“谁起的名?”

“回姑娘,都是少爷取的名。”

“梳洗打扮的地儿叫抹香,那藏书的地儿是不是叫文渊阁?”

这回轮到雪娘和一众小丫鬟们一愣,还没来得及逛院子:“姑娘怎知的?”

宋茯苓捂嘴笑了下,心想:按照你们家少爷的思维随口胡诌呗,没想到还真是。

小手扒拉扒拉梳妆台的瓶瓶罐罐,真好看,瓶罐上都画着画,宋茯苓一脸兴趣盎然。

雪娘弯急忙请示,让奴婢来服侍姑娘擦拭?

宋茯苓摆摆手,不不不。

她只喜欢瓶子,工艺很美,不太喜欢里面的东西。

古代这里的擦脸油没有经过护肤品检测,什么面粉大米啊都往里磨成粉掺,各种擦脸的还不分年龄,好些就是花草研磨兑甘油。

心理上就感觉哪怕是老爸现代用的大宝,也比古代出产的靠谱。

桃花像变魔术似的,掏出一个瓷白小罐递给宋茯苓,“妹,给。”

“谢谢姐,你擦脸了没?给,给你抠点儿。”

在旁边看着的雪娘又上火了:

白瞎了少爷的心,瞧瞧给置办的,几十样,姑娘却只摸摸瓶子就丢手不管。

怎的不用呢?姑娘,这些可是京城小姐们最喜欢的,总是比姑娘手里用的好吧?

雪娘反思,她是不是和丫鬟们做的还不到位,以至于让宋小姐还没有完全放松下来。

“娘,嫂子。”

钱佩英被李家的带着一帮丫鬟簇拥着走了过来,“你洗完啦?”

“啊,洗完啦,娘,你让没让丫鬟们给揉揉肩膀放松放松。”

“让啦,我这差点儿被揉的睡着。”

娘几个笑呵呵的在前面走,洗完澡,一身清香像逛公园似的,像平日里一样该说啥就说啥,好看就是好看,没见过就是没见过。

“那是什么地方?”

“回太太小姐们,那面叫廊中仙,过了廊中仙,前面还有一景,叫静而圣。”

宋茯苓回眸问李家的:“怎么叫这名?”

“回姑娘,那里的屋子是露天的,四周是竹。

听说,少爷命人建造那里,是为有个能驻足品茗,对弈论道的去处。

太太和小姐们今夜歇过乏,明日可去坐坐,那里还可观影聆乐……”

这头宋福生和米寿他们也在路过文渊阁后,听男管家介绍同一园景,正向妻女方向走来:

“静而圣那里,可夜仰天棚数星,赏月,向里走有一处假山,台阶搭成,走到山顶能赏细雨、飘雪、更可观蓝天白云青瓦间。”

宋福生闻言笑着点头:“看来里是一个清幽读书的好地方。”

与此同时,这面宋茯苓很是庆幸还没有和老爸他们遇上。

总感觉要是遇上,一起观赏,就离露馅不远。

因为她在听管事婆子介绍,从今夜起,她和老妈要住在园中哪里。

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她住的那屋子牌匾名。

只看,今夜她住的那屋名叫:

云谁之思。

陆畔著。

谁在云端思念。

第一眼瞅到,宋茯苓差点被自己口水呛住。

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提起茯苓一词: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

啥意思呢。

大致的意思就是:榛树生长在高山巅,低洼地里有苓耳,是谁占据了他的心尖尖。

你说,就老爸眼下都是举人啦,早就将诗经背的滚瓜烂熟,甚至怀疑米寿都记下过这套磕,米寿一般记没用的可厉害啦,这一瞧,住这屋子还暗示有茯苓,说没撩骚谁信哪。

宋茯苓咽了咽口水:还好,还好,多亏带的是老妈、嫂子、表姐这些没文化的。

食香斋。

宋福生穿着一身新缎衣落座,米寿也换了一身新,头上还戴了一个小绸缎帽。

钱佩英没管丫鬟们怎么看,我们家人一向这么相处,见着面就问:“你爷几个在哪弄的衣裳?”

宋福生伸开胳膊笑着看了看自己衣裳:“不知道,给我拿就穿啦,不穿咋整,那行李啥的都运到你们后院啦。”

宋富贵、铁头、四壮他们也是一身新。

米寿说,他知晓。

小全子对他讲过,有安排绣娘特意给他做了几身衣裳。

又美滋滋的叫宋茯苓:“姐姐,你看我还有小帽呢。”

“吃吧,动筷,不用伺候。”宋福生拿起筷子,带一家人吃饭。

前院,举人们是单独吃。

小全子认为:要想让先生一家待的舒坦,最好一切都要随先生一家以往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