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1170)

跳下车又问猪肉贩:“那猪血怎么卖,我全包了你能不能便宜些。猪肉呢,要后鞧。”

双方商议完价格,富贵说:“麻烦你,给我送到县衙后院。”

富贵重新赶车都走出很远了,猪肉贩才唉呀妈呀一声。

原来是新知县家里来他这里卖肉。

“爹,你是不是装多啦?”

“我日日卖肉,能心没数?特意的,多点儿就多。你四大爷家的六小子备不住要去衙门当差了,要是能真成,咱可不得感谢新来的青天大老爷。多了没有,这点儿还是能拿出做个心意,回头和你四大爷说一声。”

养猪佬的儿子嗤笑一声,“爹,知县老爷就那么一说,这都过了几日没动静。再说,要是真成,你多送一斤半斤连着猪下水,大老爷就能知晓?它也不顶事儿啊。”

养猪佬不听儿子那些屁话。

年纪轻懂个六。

他瞧着新来的青天大老爷长的不肥头大耳,倒是一脸正气的模样。

就冲那份俊,他就信这位比照之前的几位强多了,不会骗百姓。

……

什么动静?

几位嬷嬷停下话头,疑惑地看向前衙方向。

马老太也微皱眉,仔细听了听,怎么闹哄哄的,她三儿可没在家呀。

“你们先坐着,我去瞧瞧。”

几位嬷嬷没坐,站起身来表示,她们能否跟着去看看。

心中想着:如若是闹事的,她们倒要开开眼。

回头到了京城,要给老夫人学学,正愁没什么可说的呢。宋家人看起来实在是很好。

以马老太为首。

当一行人赶到县衙时,就看到县衙前面的广场石柱上贴着几张告示,那里聚集许许多多闻讯而来的百姓。

有人哭,有人在笑,更有人欢呼,还有人激动的跪地。

秦主簿正对维持秩序的衙役无奈摆手,从念了告示就这样,随他们去吧。

一扭头,就瞧见了马老太,“老夫人怎的来啦?”

秦主簿音量有些大,声音里带着惊喜,就致使附近的百姓们听见了。

先是老大爷跪地,向官衙门口的石狮子方向磕头,感谢青天大老爷。

接着是一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跪地,激动的语无伦次道,不敢想。

她一家穿着打补丁的衣裳,连想给人送些礼都没有,家里孙子靠出把子力气背柴卖,竟有一日会进官衙当差,端上了官家饭碗。

扯着孩童的妇女,伸出干重活累变形的手,抹着泪说,知县大人,民夫的男人一定会好好当职,这一声喊完,再没勇气多说,但心中的盼头和激动又让她觉得不足以表达,冲着马老太的方向就跪地:“民妇不会说话,民妇也给老夫人磕个头!”

马老太望着这些百姓,先是叹口气。

还好,不是闹事。

要不然让人家国公府的人看到多不好看,尤其她儿子正巧跑到将军府去做客了。

随之就冲那些百姓们一笑,比着手说:“都给我起来,听好喽,前衙的事,我老太太不懂,但我确信一点,我儿,一定会让咱们会宁,越来越好。”

宋茯苓站在马老太的身后,望着那些百姓也是一笑。

本以为这就完了吗?没有。

宋金宝要出门打酱油,回头拎着空罐子又跑了回来,“奶,奶?”

马老太和四位嬷嬷还有国公府的丫鬟们一起在摘菜,闻言不是好气瞪金宝,又干啥,能不能别三瓜俩枣的总当着外人面向我要钱,去和你太爷爷要去。

“不是,奶,你去门那里看看。”

四位嬷嬷和丫鬟们站在马老太身后,一时间也跟着笑的与有荣焉。

只看后门这里,有的土篮子里装的是葱,有的装的是野菜,有的是鸡蛋,还有给黄豆面的,麻绳系着二斤肉的。

很明显,这不是一家两家给送。

是许多家,不约而同的悄悄来到后门,放下心意就走。

这天下晌,宋家人招待国公府来的贵客,用的是会宁百姓送来的食材。

宋阿爷撸起了衣袖,带着富贵、铁头、四壮,几代人一起和面。

那四位嬷嬷可是代表着国公府老夫人,他们要用老家最传统的手艺烩面,招待远方的贵客,相等于招待那位为福生撑场子的长公主。

马老太和王婆子带着儿媳孙媳在炸撇子,煎灌肠、烙油馍。

宋茯苓坐在小板凳上摘菜。

雪娘跟着她一起,边干活边打听:“姑娘,您在家也要天天干活吗?”给心疼坏了,很想让茯苓像在京城那阵一样享福。

宋茯苓一脸理所当然道:“对啊,我爹说了,我们就是普通人出身,旁人家什么样不管,我家嘛,甭管我爹做不做官,我和我弟都不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更不准文不能测字武不能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