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1178)

一斤蜜,万财、不是,万罪人收蜜十文钱一斤,也就是一年能得十一二两的银钱。”

为了怕宋福生误会六口人就挣十多两挺多,里正又急忙说:

“可是,大人,这十多两就是那一家子的全部。吃喝用度全要算在内。

眼下粗盐涨到八十五文钱一斤,一两银钱买不上二百斤粗粮,一年下来,六口子拿这十二两为肚皮忙活才能吃个半饱不饱。

更不用提,一年到头,为养蜂采蜜,村里总是会有三两个被熊瞎子舔死舔残的。”

宋福生听完就说:“盐价不会再这么高了,粮价也会下调。今年,你们忙一年,哪怕只挣十二两也会吃上饱饭。”

村里正有些没明白过来县太爷的意思。

秦主簿在宋福生身后瞪他一眼,提点道:“回头告诉乡亲们,卖完这些蜜,别着急买粮,过个月余到秋后再存粮。咱们知县大人会想办法给粮价降一降。”

绿油油少量的田地边,村里正激动地念叨:“让老小我跪地磕个头,老小是一定要磕头的。”到底眼泪掉了下来。

这村的里正爱哭。

秦主簿却没像之前那么嫌弃了,和宋福生做出一样的动作,叹了口气。

在宋福生又打听以前万家收蜜,歉不歉收都十文一斤吗?

对,十文。

宋茯苓正在农户家里学习农业知识。

原来一年中,椴树开花仅有十五天。

难怪老爸连会宁的那些大商户都不见,县下面那些庄主和里正也不见,扔下一切事情,非要先下乡。

老爸是着急解决蜂农的问题。

村里的妇女还对茯苓讲,蜜蜂采蜜是不分什么花的,见花就采。可咱常年做这个是知晓的,花种越单一越纯,纯的才好吃。

他们就很实在的,不想辜负万财主给的银钱,也是担心采的不好,人家不再收。

所以宁可费事一些,也想尽办法让蜜蜂只采椴树蜜。

宋茯苓看了眼妇女手上胳膊脖子被蜜蜂蜇出的包。

尤其是手上的那包很大,应是好些年的旧病。

也就理解万家倒了,村里人为何见到县太爷来都不热情。

没什么比付出伤痛和艰辛的蜂蜜无人问津更让人失望的事,这是这个村赖以生存的东西,更是好东西。

“你这是在做什么,每日都要扎这些小窟窿眼吗?”

妇女还没有回答,钱佩英就拎着葫芦瓢过来,边喝水边道:“你这孩子,农活啥都不懂,这就是采蜂王浆。”

妇女愣了,啥是蜂王浆?

他们只知晓这东西能吃,虽然这东西很少,采出格外费劲,但是家家户户都不会浪费。

蜂蜜舍不得吃,会全部卖给万财主,然后自家就吃这个。

刚村里菊香还各户通知呢,让凑凑这个给县太爷吃吃,她们当时商量说:这东西不好吧,县太爷能吃吗?要是县太爷一家能多留几日就好啦,咱们给新蜜。

钱佩英闻言比那妇女还发愣:

你们不知道蜂王浆?不知道这东西比蜂蜜还值钱?

第七百八十四章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一更)

来自现代的钱佩英和宋茯苓都看傻啦。

老乡们一听她们说吃这个好,稀罕这个,用采出最新鲜的蜂王浆像碎米粥里倒。

都不用勺子舀了,是倒,拦都拦不住。

妇女们顶着一张张粗糙的红脸蛋笑着说:“不当啥的”。

她们觉得自己不会说话,就知能得夫人小姐少爷们稀罕,她们听的心里就甜,想让这好东西让县太爷一家多吃些。

钱佩英从来没敢想有一天吃蜂王浆还能这么吃,不让她拦也得出面拦,那是祸害东西。

“一次用不了这些,可不准再放,吃太多身体受不了。

听我的,而且你们还要多存,放在地窖里阴凉的地方。

过了这热天,我会让你们知县大人帮你们卖出好价。

到时你们多买一些粮,啊?也能给家里娃娶妻了。”

刚才聊天时,钱佩英有了解到这里田少,村里又没有多富,外村的姑娘都不爱嫁进来陪着养蜂。

所以村里的小子们要想娶个好婆娘,比照别的村彩礼钱要多出不少。

农妇们听完钱佩英这番话,那真是激动的浑身颤抖,就是碍于身份不能一把抓住县太爷夫人的手。只会更卖力用心的拾掇饭。

杀鸡,宰鹅,摘菜,泡木耳,洗蘑菇。

满囤儿的娘甚至抱出她家藏有的蜜。

也就她家吧,人口多,养的蜂多,儿子们脑子活身体壮实,要不然能这么穷还盖得起新房藏得起蜜留着自己吃嘛。

“不好吃?”

宋金宝皱脸咽下用蜂王浆煮的粥,啥味儿呀,要不是碍于不能浪费粮食,他都想吐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