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1231)

另一伙是心思活的。

嗳?要不要从现在开始帮忙寻生子妙方,或许知府夫人会用到。万一呢,万一能开怀,知府夫人心中想必会极其感谢她。

有人想到马上做,正巧台上唱的戏里有喜得麟儿,借戏,话里话外就提了。

像聊什么知趣的事一般,讲述哪个远方亲属拜了什么庙,一把年纪开了坏,或是举例有伤了身子的也怀上了。

柳夫人坐在最前排正中间,微皱下眉,没了认真听戏的心思,回头瞟眼聊的兴起的几位,又扫了眼钱佩英。

发现她这位宋弟妹压根没听见,人正扭头和周夫人聊着。

“你们俩人,在聊什么,早知晓不请戏班子,只我一人听得欢,”柳夫人咬了一口茶点笑道。

周同知的妻子一脸不好意思告知柳夫人,宋夫人在问香料花木玉器古董的女先生,问能否帮忙寻到。

恩,这事是钱佩英主动问的。

上元节那日过后,茯苓在家里表示她也要学识花木,难得有感兴趣的,不再吵着嚷着要去屯子里学用桦树皮做画,她寻思给整一个。

可惜,那位周夫人说没有,只这一个,还是从京城来的,是那个叫周盈盈的未来婆母给寻了送来的。

钱佩英心想:没有,咱也不能落脸色,再想别的办法呗。更不能转头就不说话了。借着话题,就和周夫人聊起周盈盈的亲事。

能感觉出来,周夫人和她说话,提起京城的种种,提起女儿与三品大员的孙儿定亲很引以为傲。

柳夫人先抿口茶才说道:“那些自称女先生的,不过是从宫里出来的罢了,那回头我修书一封送往京城。”

坐在附近的夫人们闻言,心思不一。

周夫人勉强让自己露出笑容。

……

出了正月,钱佩英忙了起来。

她不再参与夫人聚会。

家里买卖涉及的银钱太多,宋福生让媳妇统管。

大帐目,宋富贵能知晓一些。

牛掌柜能跟着钱佩英一起拢账知晓一些。

但关于钱佩英不太善意的话,却越传越远。

那些夫人们,张三和李四好,俩人私下聚会谈论知府夫人几句,李四和王五好,私下谈几句,王五和赵六再讲究几句,一个传一个。

就到了秦主簿小舅子老丈人岳父大嫂家侄儿媳妇那里。

那位的夫君不是也在黄龙府衙牢房偷偷嘛,眼下总来秦主簿家走动,比去自己爹娘家还勤快。

秦主簿的妻子夜里就和夫君学了一番。

很奇怪,外面的风声,对宋知府的娘亲、女儿、妻子的口碑是不一样的。

对马老太,外面口碑是,女人难啊,尤其是寡妇娘没什么本事,只靠一双勤劳的双手就要拉扯儿子科举,那份眼界、心胸,一位乡下老太太,太值得让人钦佩了。

更何况,宋大人无子啊,这位老母亲并没有逼迫宋大人休妻,出门在外,从未抱怨过一句无后不孝。

倒是有听说过这位太恭人,曾无意间提起,儿能有今日,他岳父功不可没。

这要有多纯良的心肠才能说出如此大义的话。

这是位多好的婆母啊。

各府的当家夫人,真都恨不得在聊家常提起马老太时,暗示自己的婆母,你看看人家。

难怪能是被大长公主看重之人,能成为国公府那样门第之家的座上宾。

对宋茯苓的是,这位堂堂知府千金,真是被她糊涂娘毁了。

在许多人心中,这里的女子觅得良人的黄金期,就是及笄上下一二年。因为定下后,没有地方去买现成的,要准备许多陪嫁物什和家具,这一准备就是一年左右,正正好出嫁。

传着传着就走了样,可能每个人说闲话时,都带有自己的想象。

外传知府千金,要想找到门当户对很好的夫君,选择面很窄。

除非为了选择多一些,认下做填房。

要不然就只能找门第低上一些的。

不止宋茯苓,这里也包括宋家女宋苏木。

毕竟宋知府的侄女比宋茯苓年纪还长半年。

至于对钱佩英的看法,外面的人是最不友善的。

一句话总结就是,钱佩英不配做知府夫人,配不上宋福生。

知府夫人无子,谁会要一个无子的?

换位思考,换成家里的夫君是宋知府,真的会认命吗?

她们这些给夫君生了儿子的,都没断了向府里抬姨娘,更不用说那没生的。

不信宋知府没想法,不信知府夫人会好意思不愧疚。

知府夫人还没有好娘家,是低人一等的商户女出身就罢了,父母还没了,并且带着负担,钱米寿。

不信宋知府会将钱米寿真当亲儿看待。

别提以前,以前有可能是情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