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159)

“哎呀,这可都是银钱呀。”宋里正撅着腰,不停捡熟透了松树塔。这时候他腰也不疼,腿也不酸了,一口气能匍匐前进至少五百米远。

王婆子也撅着腚,正好捡到树下,才要坐在树根边歇口气,结果郭老大在树上一下子踩秃噜了,瞬间滑下,滑下时喊:“快躲开!”

王婆子连滚带爬,手里的小筐都甩飞了,赶紧躲开,后怕的不行。

郭老大下树后也臊到不行,不是差点砸到王婆子臊得慌,是裤裆开了。

“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当谁爱瞅你是咋的,你捂啥啊,你瞅我臊么,赶紧干活。”

而此时意外又再次发生。

树上的大郎腰上拴根绳子,绳子是四壮给他栓到树顶的,起到像安全绳一样的作用,也是没踩住,呼噜噜就滑了下来。

宋茯苓可没有王婆子的好运,她是结结实实被大郎哥踹翻在地,不踹翻不行啊,怕砸到妹妹。

宋茯苓趴在地上,满脸土,后背被踹的直咳嗽,边咳嗽边带着哭音说:“我的松茸啊,摔烂了。”

松茸?

宋福生和钱佩英第一时间立起耳朵:“什么松茸?”

宋茯苓抹着眼泪坐在地上看爸妈:寻思你俩是不是傻,松茸还分什么不什么吗?

就是那个奥运会菜单里的那个松茸,舌尖上的中国那个松茸,你们以前花好几百一斤给我做吃的松茸,高考给我补脑那个松茸。

宋福生赶紧抢过女儿手里的蘑菇一看,然后和钱佩英对视,俩人在心里异口同声:我天,松子跟这松茸比起来就不值钱了。这可是山里人有可能几年都挖不到多少的野生松茸。几年时间它才能长的好,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

如果能买到真正野生的,那这东西抗癌、泡酒益寿、滋养身体,药铺子指定高价收。

“哪找到的?”宋福生问女儿道。

“树根那,我才挖出一整个,大郎哥就给我砸了,全烂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更(求月票!)

宋福生用树枝棍,小心翼翼挖出剩下的松茸,动作放的很轻,怕伤到蘑菇根部。

钱佩英往筐底铺草,铺树叶,这才接过放进筐里。

马老太在旁边算是看明白了:“三儿,这东西很贵?”

宋福生点头。

“有多贵?”

“咱那松子七八十文一斤,十几斤卖不上一两银。人家这个,品相要是保持的好些,我估摸一斤就能卖一两银子。”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马老太仍是倒吸口气,还确认一遍拧眉问道:“不是晒干的,就这湿的卖?”

宋福生点头。

大郎也在旁边吸口气,怎的蘑菇还能这么值钱,怎么会比肉贵那么多呢,蘑菇有啥吃头。

那?胖丫妹子刚才挖出的是一个大号的,让他一脚给踢碎了,换句话说,他竟然踢碎了许多银钱?

“你们也别不信,这叫药用菌,往药铺子里卖的,五六年才能产出一回,五六年,人这一辈子才能活几个五六年,它能不贵吗?”

噢,难怪了,这回支耳朵听宋福生讲话的都听明白了。说治病他们就懂,病,那是谁都敢治的吗?但凡进药铺子指定贵。

马老太听完在心里不停重复着,一两,一两。

她四处瞅了瞅,猫腰找了根树枝就奔远处去。

宋福生的大伯娘速度也极快,跟在马老太身后就走。要不说最了解你的人永远是敌人呢。

王婆子和郭老太太相对慢半拍,还捡么松树塔敲打什么松子啊,找蘑菇,找多多的蘑菇,娘呀,一两一两的卖,先整它几筐,回头落定盖一排房子。

宋福生服了这些听风就是雨的老太太们,冲她们身后喊:“不准走太远。”

钱佩英跟着补充道:“应该没有多少了,不行回来吧。都长在树根底下,天冷,这是凑巧松针落下盖上才留下的。”

没人听她那个。

有时候,用城门官徐主事曾脑补的原话就是:运气这事谁能说得清。

马老太她们猫腰转了一圈一圈又一圈,再往远走就要脱离大伙视线了,也不敢往深走、怕被猎物叼走,真的是一个也没挖着。

人家宋茯苓溜溜达达的,很随意的就在四壮爬的树下面又发现了。

最可气的是,钱米寿来了,“姐,松茸长什么样啊?蒜苗子说能卖很多银钱,那米寿帮你挖。”

宋茯苓随手一指筐,米寿蹲在筐前探头瞅了瞅,菌盖上有小斑点,噢,记住了。

过一会儿,犄角旮旯的一颗大树下,钱米寿招手:“姐姐,你来,你看这是吗?”

马老太她们先到的,探头一瞅,娘呀,一堆。不对啊,她们刚才路过怎么没瞧见。

宋福生也赶到了,从心里往外感叹:“钱串子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