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33)

一句能往山里面躲,村里很多人忽然好像心里有了期盼,使得越来越多的男人从自家奔了出来,肩膀扛着锄头,脚下生风往地里头跑。

等这些人到了,他们又再次赫然发现,宋福生他们这几伙人居然没有直接驾车离开,而是在一人一拢地,镰刀已经甩的虎虎生风了。

而那几家的孩子们,全下车掰玉米棒子,掰的头都不抬。

那几家的妇女们,也不管会不会露肉名声好不好了,全用衣服裙子兜着玉米,在地里头来回跑往车上送。

重点是,他们收割的也不是属于那几家人的地啊。

就在道边,骡子牛车停一边,那真是相中哪块就掰哪块地的棒子。

这些人一看,来吧,他们也这样,还找什么自家地。

……

晚上十点半,先是三家、五家,后来十家、二十几家,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地里,眼里充血般玩命抢收了起来。

而这时,宋福生他们倒干完了。

宋福生回头看了眼自家的三辆骡子车,还有姐夫家的两台手推车,发现要摞不下了,再摞老子娘和孩子该没地方坐了。

他撸了把脸上的汗泥:“走了!”

虽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是差不多点儿够路上吃就得,还是那句话,谁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得先有命活。

骡子车前,宋茯苓先推着钱米寿的屁股让爬上车,又扶住奶奶马氏的胳膊也让上去,回头找妈,钱佩英对她摆手:“你上去,坐不下,我和你爹走一会儿。”

“那我也走。”

“听话,茯苓!”

马氏坐稳了也喊人道:“老二啊,你让金宝上来吧。”

宋老二瞟了一眼没让,因为第一台骡子车里坐着娘、还有弟妹的侄子、三弟的闺女,一堆三弟家带来的东西和所有人的行李、衣裳,再加一个车把式,堆的满满登登,就一头骡子拉这些,他都担心翻车。

可他倒是真心疼儿子,毕竟盼了这么多年,生完俩丫头后才得这一个小子,所以他瞟了眼第二台车,得了,只看一眼就知道没戏。

第二台车里拉的是前段日子晒好的麦子,自家全年的存粮和姐夫一家的粮食,再加上姐夫以前打猎攒的腌肉和毛皮,一个车把式,这第二头骡子更累。

至于第三台,宋老二压根就不惦记了,因为那上面摞的是刚才掰的玉米。还有姐夫家的老子娘,得让人上车吧,那么大岁数了,那就得坐在第三台上。

宋老二和姐夫合力拉起手推车,他们这上面用人力拉的是大酱坛子腌菜锅碗瓢盆,还有装满满的两个水桶。

他告诉宋金宝:“跟爹边上走,老老实实的,要是再闹爹还打你,累了再说。”

而此时宋老大和两个儿子也架起了手推车,这上面是油布蓑衣等一堆乱七八糟的。

宋老大催促宋福生:“不用你,你和弟妹赶骡子去。”

宋福生也想,那活轻省,能坐着,可他不会啊。

别黑灯瞎火的,他再给赶沟里:“我让姐夫家虎子赶,正好和他奶坐一台车有照应,大哥你快给我吧,让我俩侄子先歇会儿,咱互相倒手。”

“不用,老三,你不是干这糙活的人,听大哥的。”

就这样,一行人谦让着,互相为对方举着火把上路了,大多数的人得腿着走。

浩浩荡荡的队伍,犹如蜿蜒的小溪。

第二十七章 心晒干了八斤重

马老太掀开车窗帘,一直扭头望着。

望着那条来时路,心想:这路以前常走,以后不会了。

望着通往大井村的那条小窄道,心想:以前说回家回家是回这个村,甭管走多远,家多破,天黑都要回家,以后却不知家在哪了。

望着那一片刚才掰玉米的大地,从前别说丢下十三亩地,就是让谁占一分地的便宜,她都敢和人玩命干,以后却没了,没房没地。

爹啊,娘啊,老头子呀,她也是不得已。

都是为了子孙,没子没孙还活啥?那才是没盼头啦,所以先给你们扔这吧。

越想越难过,老太太捂住眼睛,眼泪顺着指缝往下掉,没一会儿的功夫,哭的前大襟湿了,肩膀抖了起来,并且因为压抑着哭,从胸腔里发出了像打嗝的声音。

钱米寿往前探了探身子,瞟了眼马老太,确定人家正捂眼睛看不到他的小动作后,才用小手拍了拍坐对面的姐姐。

宋茯苓抬眼。

钱米寿冲老太太的方向扬了扬下巴,示意姐姐:你看,你奶哭了。

宋茯苓在心里叹口气,不仅没有看她奶,倒把身体拧了拧,脸微转,冲车门方向。

她想着,让奶好好哭吧,就假装没看到没听到。

因为人在最难过的时候,最希望别人给的安慰就是别打扰,她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