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405)

要装修了,且要用最快的速度装修。

其中一名工匠的小徒弟问师傅:“地上全铺木板我理解,楼梯铺地板也可。为何棚上也要用打了蜡油的木板?从没听说过。”

他师傅看了看手中的图,与徒弟解释道,看到她这个棚顶木板下,画的全是挂灯了嘛?为的就是从棚上面吊下来许多小灯笼。

到时,棚顶和地上的木板遥相呼应,中间又挂了这许多灯笼,打了蜡油的木板会发光发亮,比照平日里的屋子要亮堂甚多。

这个师傅猜中了宋茯苓的用意。

展示柜的上方棚顶,是打了蜡的木地板,像吊棚一样。

然后从上面竖下来一排排小灯笼,或是油灯,总之,灯的数量会很多,这样就能照射展示柜了。

包括吧台也是如此设计,还有几个地方,都是这样的设计。

木板数量足够了,屋里十几个木工立即带着各自徒弟,忙碌了起来。

这是店铺里面。

二层楼后院,陆之婉派来的监工管事,此时也手拿一张图,正在指挥另一伙人,造“车库”。

中街门前,不能长久停车。

任何主子都是下车后,车子就要被车夫赶到店家后院。

为了让看起来更规矩些,也为将来少很多不必要的口角,宋茯苓建议陆之婉,后院“车库”隔开,各家马车不要乱停。一号库二号库标明。

此时前门,又一名管事监工,正在喊话道:“快些卸车,动作快些,这里不能久停。”

只看,门前来了好些乡下汉子,汉子们正往下抱一丛丛松树苗。

所谓松树苗,其实就是一米左右高的小松树。

这种树,冬天也常青。

宋茯苓想让店门前有绿色。

所以她在图纸上设计的是,用木头框架,栽种、围起这些小松树,在店门口围一圈。围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就规矩多了。

并且门前围起的部分,也就都归了他们了。

春夏里,就可以在小松树围起的这个范围里,左右两面各支起一个大油伞,油伞下面放藤椅,放圆桌,圆桌上面用瓷瓶插上一朵小野花。

到时微风阵阵,坐在外面,可以吃些点心,也可以摇着扇喝喝茶,还能看到这条最热闹街上的人间百态。围起来的两面外墙可以挂画,挂各种蛋糕图。

不止楼上,二楼处,宋茯苓也在靠近街面的这侧阳台上,设计支起画着腊梅的两柄大油伞。

只是二楼的伞下,放的是四把躺椅。躺椅上是可拆卸的棉花靠垫。

当大小姐陆之婉看完整个设计后,她小手一挥,开库,座位靠垫,躺椅靠垫,全部为棕色黑色锦缎,正好那些锦缎,她穿不上,放那也是落灰和赏人。

且还一挑眉,将拼起来的四大块白兔子皮毛,放与店中。

她寻思着,大冬天,如果非要躺在二楼躺椅上,即便有从上到下四层一米高的火盆,身上也得盖着些啊。

这里不得不提,要说这火盆,也是宋茯苓费了心思设计的。

烤羊肉串的那种长条烤炉知道吧,宋茯苓设计了四层高,每层之间都有距离,最后用铁丝网从上到下合在一起,用网罩住外面,这样既不会炭着了后,向外蹦火花,又看起来干净。

最关键的是,这种“烤暖气”,底座是带着滑轮,能推着走的。谁需要,推到谁身边去。

以上种种,从门帘前面“松树花坛”到楼梯,每步楼梯一盏油灯,再到厨房、吧台、展示柜、座椅,用以前放陶瓷品的博古架当隔断,甚至卫生间和后院车库,整个设计看完后,说实话,陆之婉都已经摩拳擦掌了。

她都不敢想象,全部完工是什么样。

她也没去想,步步听宋茯苓的,这次投入这么多钱,得多久回本。

她只满心满眼惦记着:假如做出来和她联想的一样,她的店,将是奉天城最漂亮的,独一无二的。

她对碧娥说:

去寻个古筝弹的极好的姑娘,开业当天,让那姑娘给我在二楼腊梅油纸伞下,弹个曲。

碧娥呀,你说,那天,能不能下雪?

要是外面再飘着雪花,就更美啦。

第二百九十四章 等你画画(一更)

装修。

每日天不亮就开工凿,天黑透,工匠们才撤走。

最先影响的,不是别人,是旁边陆畔的书肆。

要知道书肆可不止是卖书、卖笔墨纸砚,还有很多读书人,在这里看书,抄书。

买不起书的书生们,很喜欢泡在这里,一泡就泡一日。

可隔壁总叮咣的,这谁受得了?

有时候写入迷了,正下笔时,外面哐一声,给吓的一激灵,笔一歪,回过神再一瞧,墨污了纸。

其次被影响的,就是老字号点心铺,干出些名堂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