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大是女郎(168)+番外

少年是长沙府人,从籍贯姓氏来看不该这么清贫,生员怕他是冒名顶替的,找陈葵确认他的身份。

正闹得不可开交处,一名身着锦袍、相貌堂堂的少年走到长沙府少年身边,拱手朝周围的人致意,浓眉斜挑,“只是入院考试而已,后面主讲先生们还要一个个当面见过,是真有学问还是靠旁门左道应考,先生们一问便知。都是读书人,谁会想那些龌龊心思?”

他看似替长沙府少年解围,其实是故意在讥讽少年。

周大郎话音刚落,周围的议论声更大了。有几个脾气急的直接冲着少年指点,说他有辱斯文,赶紧收拾东西离去才是正经,免得被更多的人认出来。

少年眼中隐隐浮现几点泪光,神色狰狞。

傅云英眉头轻皱,给不远处的陈葵使了个眼色,“陈学长,好了么?”

陈葵和生员讨论少年到底是本人还是冒名顶替,没注意到条桌和排队的人群这边的动静,听傅云英发问,止住话头,走过来道:“一桩小事而已,你们进去吧。”

少年的口音这么独特,冒名顶替的可能性不大。

见生员放行,少年怒气反而更胜了,“啪”的一声撒气似的提起自己带的考篮,朝刚才指指点点的众人狠狠啐一口,吐了口唾沫,扬长而去。

众人连忙躲闪,一边后退,一边气得语无伦次,“这真是……这真是……”

傅云英嘴角微微一翘,少年竟然敢当众朝周家大郎吐唾沫,傅云启和傅云泰会很喜欢他的。

周家和傅家可是世仇,不是什么血海深仇,但就是互看不顺眼,看到就要掐。

…………

进了院子,找到自己考引上对应的考棚,傅云英放下考篮,眼帘微抬间,发现那操着生涩口音的少年正好和自己正对面,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

她翻出考篮里王大郎为她准备的几套备用文具,取出一套交给沿着甬道来回巡查的书院小文童,请他送到对面去。

小文童神情严肃,仿佛书院的考棚果真是场屋一般,仔细检查过文具才拿过去给少年,“呶,对面傅小相公借给你使的。”

少年皱眉道,“我不认得他!”

小文童扫一眼他空落落的考篮,道:“你拿着吧,我们书院不提供文具的,免得你写到一半再找别人借。”

少年不说话。

小文童直接把文具放在方桌角落上,转身走了。

…………

辰时,陈葵敲响代表考试开始的钟声,考棚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毛笔书写和纸张摩擦的窸窸窣窣声。

傅云英翻开试题,先快速浏览一遍。

帖经占了一大部分,有的是随便给出四书中某本书的前一句,要求补出剩下的段落。有的是摘取文章中间的部分,要求默写前后内容。有的古怪刁钻,只给一点点提示,要求补充完整。

总的来说只要能将四书背得滚瓜烂熟基本没什么问题。

杂文、策论、试帖诗也考,但比县试的要简单,只需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判、诏、诰、奏状、章表就更简单了,完全的照着套用格式。

至于最后几道关于天文、地理、算术、农业方面的问题是书院主讲拟的题目,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题回答,也可以全答,一题不答也没什么。相当于是额外的自选考题。

傅云英的目光落到最后一道题上,愣了一下。

德不孤必有邻。

这竟然是一道八股文题。

书院的小文童们才刚刚学五经,不会制艺。更别提他们这些前来应考的学子了,大多数不能写出完整的八股文。

…………

自选题考生可以答可以不答,书院用一道不影响最后判评的制艺来考验他们也就罢了,怎么偏偏选了这一句?

…………

八股文考题一定从四书五经中选取。四书五经中,四书加在一起大概五万余字,五经篇幅略长,《周易》二万四千多字,《尚书》二万五千多,但科举应试中考生可挑选其中一经即可。

试想一下,这区区几本书,筛除掉那些不能出现在考场上的内容,剩下的能出多少考题?

全国各地三年两考的童子试、三年一届的乡试和京师会试,粗略一算,出题量大约需要五千道左右,国朝历经两百年,拢共需要多少道题?

容量有限的四书五经可供出题选择的经文早就被各地的学官们翻来倒去一遍遍反复地出,甚至于连乡试都会出现和以前重复的考题。

有人从中窥见漏洞,善于投机取巧的富户们费钞请名儒代为拟题、猜题,再让族中子弟熟背,入场考试,往往能命中八成,如此不需苦读也能轻轻松松考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