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第一公主(13)+番外

裴英娘趴在车窗上,往外探看。

沿路的风景单调乏味,除了高大的坊墙和一排排大树,还是高大的坊墙和一排排大树。

她看了一会儿,正觉得无聊,忽然发现车队拐了个弯,开始往西面走。

过了三坊之地,车队停下。

骑马走在最前头的李旦翻身下马,长靴踩在泥地上,泥水飞溅。

他走到二轮车旁,“在这等着。”

裴英娘看他转身要走,连忙道:“八王要去西市吗?还没到开张的时候呢!”

光德坊和京兆府公廨已经过了,再往西两坊之地是光秃秃的城墙,李旦的目的,想必是坐落在皇城西南角的西市。

长安规划严格,商贸交易集中在东、西两市,由市署统一管理。

西市的店肆主要贩卖胡商们沿着丝绸之路运进长安的外国货品,东市则主要经营国内货物。

东西两市汇聚天下奇珍异宝,不管是吃的、喝的、住的、行的、玩的,还是西域的香料,波斯的宝石,草原的牲畜,甚至连来自中亚的奴隶,都能在东西两市买到。

两市每天午后开张,日落前关门,风雨不辍。

李旦听到裴英娘的话,愣了一下。

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论在东都洛阳,还是长安,都认真遵照安排度日。一般上午在书室练字读书,下午去禁苑练习骑射,很少随王公子弟们一起出宫游玩。偶尔被李显拉着逛西市,大多是在下午时分,那时候皇城的官吏们已经放衙,正成群结队外出寻欢,是最热闹的时候。

他出行总有奴仆簇拥,根本没注意其他细节。

为李旦牵马的户奴杨知恩看主人露出迟疑之色,小声道:“郎主,市鼓响后,西市才开门。”

裴英娘卖力表现自己,眨巴着眼睛道:“八王想买什么?若是不急的话,等我们从金城坊出来,西市应该开张了,到时候再从这边走好了。”

西市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别说李旦,裴英娘自己也想去逛逛。

李旦没有错过裴英娘眼中的向往和羡慕,想起李治看她时亲切柔和的目光,墨黑眼底划过一抹失落。

阿父倚重太子,宠爱七兄,连一个不相干的女娃娃都能获得他的喜爱,他却什么都没有。

他的眼神越来越冷。

裴英娘不由惴惴,她说错话了?

第6章

里坊外,道路横平竖直,开阔空旷,腰佩弯刀的武侯来回巡视,秩序分明。

里坊内,繁华喧嚷,人流如织。

食店、酒肆、邸店、果子铺、肉铺、药行坐落在巷曲间,着圆领袍的小郎君们在酒肆豪饮,穿半臂襦裙的小娘子们流连于脂粉铺,头裹布巾的老丈挑着一担新鲜果蔬挨家挨户上门兜售,头发花白的阿婆坐在自家杂货铺子的门槛上,笑眯眯和隔壁裁缝铺的绣娘说笑。

长安人早上一般不开灶煮饭,多在坊内的食肆、饼铺吃朝食。

食铺前烟气蒸笼,几口大灶烧得红彤彤的,蒸笼里是一层层白白胖胖的蒸饼,铁锅中汤水滚沸,雪白的汤饼在乳白色的水花中翻腾。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片汤送到等候的行人手中,加咸豆豉还是添辣茱萸,随行人自己决定。

高鼻深目、衣着服饰显然与众不同的胡人操着一口别扭的汉话,来往于巷曲间。

长安城的胡人多不胜数,人们早已经见怪不怪,并未好奇观望。

大唐国力强盛,长治久安,外夷、胡族争相归附效忠。

京师脚下的老百姓生活富裕,底气十足,即使是酒肆里打杂的小伙计,也乐观自信,不轻易对人卑躬屈膝。

这份只有强国国民才拥有、深深融进骨子里的自信和洒脱,每每让裴英娘感慨不已。

展目望去,人烟阜盛,比肩接踵,处处人声笑语。

和里坊外的肃穆安静截然不同。

车驾行过中曲十字街时,被两条队伍挡住前路。

街巷旁,光着膀子、肌肉筋节的胡人挥舞着蒲扇似的大手,正往一篓刚出炉的胡饼上撒芝麻。

饼里裹了羊肉,抹上酥油,放进炉里烤熟,金黄酥脆,香气直往行人们鼻孔里钻。

排队等候的百姓不约而同咽口水,忘了避让来来往往的车马。

杨知恩上前斥退几个挡路的平民,牛车重新慢悠悠摇晃起来。

裴英娘想让随行的宫人帮忙买几个芝麻胡饼,目光扫过沉默不言的李旦,没敢吭声。

宫人带着天帝和天后的口谕叩门,应门的裴家僮仆吓得屁滚尿流,一溜烟跑进后宅叫人。

李旦让裴英娘进屋和父母拜别,他留在前堂等候。

她这么小,就必须离开亲生父母,肯定要哭哭啼啼,他不想掺和进去。

裴英娘苦笑,她才不会因为辞别裴拾遗哭天抹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