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红楼之重生之后(486)+番外

作者: 松影明河 阅读记录

等宝钗的胭脂铺子开张的时候,金陵城出了一件大事。

——知府贾化因贪酷被大皇子下狱,据说大皇子已经禀报了圣上,割除贾化的一切功名锁拿回京,交由大理寺惩处。曾经举荐过贾化的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上京自辩。

听到这个消息,宝钗恍惚之间,才想起她自重生以来,就下意识地不敢去想的那个人。

——林黛玉。

无论如何,宝钗觉得,黛玉是因她而死的,这个责任她是推脱不了的,也无意推脱。她一生最愧对的人就是林黛玉,最没有勇气面对的人也是林黛玉。

林妹妹因她嫁给了宝玉,抑郁而终;宝玉因林妹妹夭亡,出家远走;她因贾宝玉出家而晚景凄凉……

他们三人这一生,纠纠缠缠,仿佛是三条被人定好路子的风筝线,非要三根尽数缠断,才算是结束。

宝钗不敢想起林妹妹,又何尝不是因为对前世的下场心有余悸?

但有些人,有些事,注定是避不开的。

就算她避开了去京城的命运,避开了与宝玉、黛玉相遇的宿命,也还是避不开这个人,避不开这些事。

宝钗叹了一声,终于还是在次日听父亲分析局势,说到林如海的时候,问出了林妹妹:“老爷,我听说,林大人有一女,寄居在荣国府中,可有此事?”

薛端虽然不明白女儿为什么突然提起了林如海的女儿,但这事又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他便点了点头,说起了林如海与荣国府的纠葛:“先荣国公善公有两子四女,唯有第四个女儿是嫡女,又是最小的孩子,自有便十分疼宠。这位姑奶奶到了说亲的年纪,善公千挑万选,选中了当年的探花郎,也就是林海。这林海的女儿,就是这位姑奶奶唯一的骨血。前两年,这位姑奶奶一病去了,林海无意续娶,又怕女儿无人教养,这才送入京中,让她外祖母教导。”

宝钗怜惜道:“这位林姑娘小小年纪,便失了母亲,父亲又不在身边,真是可怜。”

薛蟠在一旁笑道:“可怜什么?她是去了亲外祖家,又有个年纪相当的表兄。说不得,两家打的都是亲上做亲的主意呢!”

宝钗蹙眉:“那可就更不好啦!”

薛蟠奇道:“这林姑娘若是嫁入荣国府,自有外祖母给她撑腰,日子不知道有多顺畅,怎么就不好了?”

宝钗白了他一眼,转头问薛端:“老爷,那个和林姑娘年纪相当的表哥,可是姨妈的儿子?”

薛端点了点头:“正是你姑妈的幼子宝玉,衔玉而诞的那个。”

宝钗“哼”了一声,难得得表露出了嫌恶之色:“我听妈说,姨娘的这个儿子,小小年纪就喜欢吃丫鬟嘴上的胭脂,可见是个贪花好色之辈,又岂是良配?”

薛蟠啐了一口,劝自己妹妹:“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别张口闭口的贪花好色,这不是你该说的话。”

宝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撒娇道:“咱们自家骨肉,我才说呢。在外人面前,我可是最懂规矩的。”

薛端却道:“无妨。照我说,女儿家还是要懂得多些,免得日后随意一个男子就能哄骗了去。”

他瞥了薛蟠一眼,道:“规矩体统什么的,都是做给外人看的。我教人压着你学规矩,为的是在外面好看,可不是叫你在家辖制妻儿姊妹的。”

“啊?”薛蟠被绕的直挠头。

他天生一副直肠子,又有一副憨性子,是个不撞到墙就不晓得拐弯儿的货色。从前爹娘都宠着纵着,他自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后来,他爹压着他学本事、学规矩,他就只晓得听爹的话,学不会也要好好学,倒也颇有效果。最近跟着他爹出门,不但见的人夸赞他,就连一向不看好他的父亲,也说他长进了。

于是,薛蟠就把学来的规矩体统,当成了金科玉律。

可是,今日听他爹这口气,仿佛不是那回事?

见他一脸呆相,薛端不免摇头叹气:“你呀你……罢了,你只需要知道,跟自家人,不需要讲那么多规矩就行了。”

“哦。”薛蟠愣愣地应了一声,其实还是不大明白,这不用讲那么多,到底该讲多少。

眼见话题要偏了,宝钗连忙见缝插针地拉了回来:“老爷,依女儿之见,老爷何不修书一封,让赦大老爷将宝玉之事告知林大人?”

薛端不解:“咱们家和林家没什么关系,他家女儿嫁给谁,与咱们家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是没关系的。

只是,宝钗觉得宝玉不是个有担当的,不忍林妹妹掉进这个大坑里罢了。

但今生她与林妹妹毫无交集,这样说肯定是不行的。

宝钗脑筋急转,还真让她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