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红楼之重生之后(650)+番外

作者: 松影明河 阅读记录

史鼐点到即止,严津则是闻弦音而知雅意,“你是想收拾江南那群盐商?”

史鼐正色道:“我是想让天下百姓都吃得起盐。”

“好!”严津眼中闪过异彩,激赏之意溢于言表。

然后,他叹了一声,带着怀念与怅然:“我年轻的时候,也曾有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壮志。读书之时,先生也曾教过为民生立命。可是后来呀,我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得久了,慢慢地也就向现实妥协了。再到后来,能独善其身,就把自己当圣人了。”

他自嘲地笑了笑,“人都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我先前还一直不信,如今才知道,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叔父……”史鼐担忧地喊了一声,正要说什么,却见严津摆了摆手,笑容重又明朗起来。

他说:“我得多谢你,又让我重新记起了年少时的那一腔壮志。”

他说:“那个时候,我是人微言轻,碰了几次壁之后,就想着先存己身,以待来日。可那知的确来日方长,我却迷失了本心。”

他看着史鼐,神情严肃地说:“广州那边,我可以去。可是,你的志向想要实现,江南那边,才是重中之重啊。”

史鼐道:“叔父放心,江南那边,我也有了人选。”

“哦?你看好的是谁?”

“叔父以为,贾敬如何?”

“一等威烈将军?”

“对。”史鼐点了点头,“就是他。”

严津皱着眉头,轻轻吸了口气,说:“我没和他共过事,对他不太了解。但就凭勋贵子弟大多醉生梦死的时候,他能考中二甲进士,其定然有过人的毅力。”

史鼐道:“敬兄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更重的是,他有个妹夫,如今正在扬州做着巡盐御史。”

都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其实地方上办事也一样。

贾家在江南本就有根基,再加上有林如海在江南官场盘桓多年,江南的事由贾敬去处理,总比别人容易些。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林如海乃是圣人的人,有他在,圣人也能更放心。

这些史鼐能想到,严津自然也能想到。他点了点头,“你如此安排,倒也周详。只是,北疆战事将起,圣人他肯在江南大动干戈吗?”

史鼐笑道:“叔父多虑了。此事由布局始,再到初见成效,本就非是朝夕之功。叔父且先安心去广州,江南那边也先慢慢渗透。等真的要动干戈的时候,北疆战事怕是已经完了。”

“既然你心里有数,那老夫可就听你调配了。”

史鼐忙道:“调配不敢当,还望叔父多看着点儿,不吝赐教才是。”

严津慈爱地笑了笑,听见墙外更鼓声起,便催促道:“天色也不早了,你且回去吧,别让你媳妇儿担心。”

“那小侄就告退了。”

因着天色已晚,史鼐没有再拜别连氏,由严津亲自送到大门口,和进宝一起,骑马回去了。

******

次日没有朝会,可史鼐还是起了个大早,到乾清宫求见圣人。

自先太子薨后,圣人重又勤政了起来。史鼐到的时候,他正一边批折子,一边听太孙背书。

听见史鼐求见,圣人便知他已有了章程,当既便叫戴权领人进来。

而后,他朝太孙招了招手,慈爱地笑道:“晸儿先别背了,过来一块儿听听。”

“是。”徒晸清脆地应了,放下书册就站到了圣人身侧。

其实,他一听是户部史尚书来了,读书就有点儿心不在焉了。

实在是他在御前这么久,史鼐是第一个敢反驳圣人,让圣人拿他没办法,却还不反感的人。

徒晸心里很佩服他,也喜欢听他君前奏对。通过听史鼐与圣人对话,徒晸暗中已经学了许多与圣人说话的技巧。

只是这事他不敢与身边的人说,只敢自己慢慢实践。

然后他就发现,他从史鼐这里自学的,比几位夫子讲的那些三皇五帝的大道理,可有用多了。

史鼐入内,拜见了圣人与太孙,便听圣人问道:“史卿一大早便来,可是已经有了章程?”

史鼐道:“果然瞒不过圣人,臣这里,是有了两个人选,还请圣人圣裁。”

“哦?你说来听听。”

史鼐奏道:“一个是工部侍郎严津,臣以为,可以派他去广州,主持晒盐一事。”

“嗯,另一个呢?”

“另一个是贾敬。”

圣人哈哈一笑,指着他道:“你还真是举贤不避亲呐。这两个,可都是你的亲戚呀。”

史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圣人也知道,臣入朝没几年,认识的人也不多。这两位,已经是臣认为最合适的了,所以推荐给圣人。如果圣人有更合适的人选,那真是最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