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红楼之重生之后(746)+番外

作者: 松影明河 阅读记录

史鼐点头示意,脚步一错,匆匆而去。

目送偶像的背影越来越远,元芳暗暗感叹:史大人真是太平易近人了,不愧是被两代圣人看重的人。

眼上的滤镜始终拿不下来的新城侯决计想不到,平易近人的史大人这会儿想的是:这新城侯莫不是脑子有病?日后还是远着些吧。

******

就像史鼐预料到的那样,徒晸的“涨薪”政策推行的十分顺利,朝中上下从宗室到言官,无不涕泪横流,感恩戴德。

毕竟,历朝历代的俸禄,都是开国之时定好,直到亡国也不会变动。又有哪一个天子会像他们的圣人一样,体恤臣下的不易?

这件事,光是意义就大为不同。哪怕只是涨一两银子,也够青史留名了。更何况,徒晸这回大手笔,一下子涨了五倍?

是的,五倍。

徒晸也是个狠人,具体表现在,对自己够狠。

哪怕他心里已经疼的在淌血了,还是坚持了“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宗旨,没有丝毫的扣扣索索。

史鼐估计,以徒晸不爱吃亏的性子,下一步,大约就是要趁着这股东风,治一治“贪”字了。

他料的不错,徒晸的确有政治贪墨之风的想法。

但这一回,他却没有着急,而是从小打小闹开始,并不把治贪当做主要的事情来做,而是准备润物细无声,持之以恒的坚持。

这些,都是史鼐通过不动声色的观察之后,自己猜出来的。

治贪这件事,徒晸并没有和史鼐商量,而是教给了刑部。看样子,也不准备让史鼐参与。

对此,史鼐是失落的,也是欣慰的。

失落在于,一直信任依赖他的太孙,也终于懂得制衡了,懂得防他一手了。

欣慰的,也在于此。

懂得防备臣下,制衡朝臣,说明徒晸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了。纵然他的手段还不成熟,但已经有了担负天下的觉悟。

而且最重要的是,史鼐并不想做个一家独大的权臣。

因为,那不会长久的。

就算徒晸自己不立起别的亲信,史鼐也会给自己立个对手的。

昭武二年夏,第一批由朝廷组织的船队在新建成的天津码头靠岸,运回了成船的香料、宝石和珍禽异兽。

凡是参与这次出海的商人,无不赚得盆满钵满,国库也不得不再次扩建。

实打实的利润摆在眼前,让原本对解开海禁并不看好的人彻底闭了嘴。

而这个时候,在吕夏操练的海军也基本成型,吕夏总督洪大人上书天子,意欲出海练兵。

天子回曰:准。

吕夏将军史鼎带着五千海军,乘着工部研发制造出的最新型的战船,船上放置的火炮也是最新一批的成品。

据护送商队的水师透漏,南洋有许多岛屿,上面盘踞着海盗。据说,海盗有藏宝的习惯,还喜欢把俘虏杀死,把尸体和抢夺来的金币堆放在一起。

海盗们认为,这样,死去的俘虏就会变成幽灵,帮他们守护财宝。

史鼎挑眉,“这不就是为虎作伥吗?”

“正是为虎作伥。”那个和他转述海盗传说的同知也笑了。

史鼎拍了拍他的肩膀,十分仗义地说:“如果我真的找到了海盗藏着的金币,一定给你留一份儿,让你也看看,幽灵守护的财宝,有什么不一样的。”

“那就多谢了。”

昭武三年春,吕夏将军史鼎扬帆出海,开启了大夏的大航海时代。

那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海上英雄,还养出了许多依靠海外贸易发家致富的巨贾。

随着大夏的航海事业越发成熟,大夏内部,也在史鼐的带领下,兴盛起了手工业。大量的手工业产品的产出,使德大夏内部出现饱和状态。

于是,手工业产品的出口,也就成了缓解内部矛盾的主要手段。

当时,大夏的一切都领先东洋、南洋、西洋各大小国家。无论是丝绸、茶叶,还是瓷器、食盐,在各国都是紧俏货。

而繁复精美的手工业产品一经运至各国,就迅速俘虏了贵妇和小姐们,被争相抢购。

那些国家的统治者们也不是傻子,这种贸易的不平等对他们的国力无疑是一种钝刀子割肉般的消耗。

于是,便有几个国家的海军脱下了军装,冒充海盗,截取大夏的商船。

这一下,可算是桶了马蜂窝了……

不,应该是说,大夏的君臣,对师出有名的这一天,期待已久。

毕竟,从前大夏海军对战的,多数是海盗。像这样能光明正大地领教他国海军水平的机会,并不是常有。

战争的结局,毫无新意可言。

在大夏装备精良的战船面前,一切敌对势力都是渣渣。即使是正规军假扮的海盗,在大夏海军的面前,也和真正的海盗没有任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