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谢家金堂(嫡幼子)(134)+番外

作者: 戚华素 阅读记录

“娘你就放心吧,”金堂忙道,“你就算不放心我,难道还不放心嫦儿和行知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吗。”

徐氏无奈的看了金堂一眼,方才罢了,又同谢嫦与李钺交代几句,才叫继续赶路。

“我记得你带了坠着轻纱的斗笠,”金堂同谢嫦道,“山上雾气重,多披一件斗篷,再戴上那斗笠,保准你不会将衣裳沾湿了去。”

谢嫦依言戴上斗笠,才下马车。几人留了两个仆人照看停在路边的车马,才领着剩下的人一起上山。

山路是凿取了山中石条铺的,但因走的人少,山中又湿润,生了不少青苔。金堂才走几步,就觉得有些滑,不免对谢嫦两人又嘱咐了一句。

金堂走在最前面,第一个到了小石潭边,潭水清可见底,潭边有绿树合掩,只是痰中并没多少大鱼,只能见到些才孵化不久的小鱼苗群来回游动。

“真美,”谢嫦把斗笠的轻纱撩在一边,不自主的往潭边又走了几步。

“表姐小心,”李钺提醒道,“潭边青苔湿滑,还是站远些看的好。”

谢嫦这才回神,做出不好意思模样,道:“多谢郡王提醒。”

李钺点了点头,也往小石潭方向走了几步,倒是离谢嫦近了些。

金堂见两人从小石潭聊到了诗词,不大想去掺和,便带了两三个人往旁边的林子里去。他在下河村住时,跟着小六他们进山过好几次,对这时候的山林,也大致知道有些什么东西。

果不其然,才走了一小会儿,就瞧见树下散着几株白蘑菇。金堂蹲下身仔细的认了一会儿,才认出是曾吃过的,便叫人寻了几张大叶子,将蘑菇采了包起来。

等路上瞧见柳树,才稍稍停了步子,折了柳枝编成篮子,将蘑菇转放到篮子里。

他估摸着时间还在,就领着人在附近转了一圈,还在岩石边发现了许多地木耳,几人忙捡了些长大了的回去,留下小的由着它下回再生。

几朵蘑菇加上不少地木耳,彻底装满了金堂的小篮子。虽然没瞧见木耳,也算是有些收获了。

金堂回去时,李钺还聊得有些意犹未尽,甚至看向谢嫦的目光,也亲近了许多。

谢嫦瞧见金堂回来,往他这边走了几步,好奇的看向他手里的篮子,问道:“四叔你什么时候带了个篮子?”

“现编的,看着不错吧,”金堂献宝似的把篮子往前送了送,笑道,“今儿捡到不少地木耳,等回去洗净了,叫厨下炒蛋吃!”

谢嫦闻言有些惊讶,特意凑过来看了看:“果然和木耳长得很像,它是生在地上的吗?”

金堂正要回答,没料想被李钺抢了先。

“正是如此,它形似木耳,又长在地上,所以颍州多叫它地木耳,有些地方也有叫地皮菜的,却都是这一种东西,”李钺继续道,“这东西难得,须得在水岸边,或是雨后有了水才生,热天时干在岩石上,难寻是一回事,也入不得口了。”

“原来是这样,”谢嫦认真的点了点头,又道,“那咱们得赶紧回去,若能赶上用午饭前,说不得还能吃上一回最新鲜的。”

有了美食做诱惑,三人便也不准备再继续赏景,总归今日在这潭边待的够久了,山中其他没看到的景致,也可改日再来。

这一回下山,仍是金堂走在前头,谢嫦走在中间。

路面青苔落叶堆积,即使谢嫦看上去已十分小心,却还是不甚踩滑了一下。

前头金堂只听见一声低呼,回头看时,就瞧见李钺已经搀住了谢嫦。

“没事儿吧?”金堂看向谢嫦。

“只是虚惊一场,”谢嫦说着,又看向李钺道,“多谢郡王出手相助。”

“表姐反应快,便是我不扶你,你也能自己站稳的,”李钺说完又道,“都是一家子亲戚,表姐不如叫我行知吧。”

谢嫦低头没喊,只轻轻把手抽了回来。

金堂瞧见李钺面上怜惜的神色,就知道他算是栽了。一个男人可不会无缘无故的怜惜一个女人,总得多少有点好感才行。

不过这也太快了,他才回颍州不过三日吧?

金堂确认过两人无事后继续下山,心里却不住犯着嘀咕。

也没见着嫦儿做什么呀,肯定是行知自己太不坚定,受不住诱惑。

金堂上马赶路前,不自觉瞥了谢嫦一眼,心道,嫦儿被娘教的真是厉害,幸好她和李钺不可能成,否则照这个速度下去,要不了几日,姐姐就要开始头疼了。

不过厉害些也好,她日后的夫婿若能像骏达他爹喜欢长平一样喜欢她,那也用不着愁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天都有好多事,迟到太久了,不过还是补一句双节快乐么么啾,大家看晚会吃月饼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