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喜欢过一个人(127)

作者: 林下湘君 阅读记录

围脖刷得多了,感觉追星女孩的日子过得也……跌宕起伏,真是惊心动魄。

“追星一族都是冒着偶像人设随时有可能崩塌的风险来追星,期间还有绯闻、恋情、婚讯等多种多样的消息,有些追星的人无法接受这些问题。”

老六:“你在比下限,你买东西难道是比较下限的么?我问的是好在哪里,你这思路也是没谁了……算了,我再给你上一课。还是一步步来吧,偶像为什么受欢迎?”

呃……很多时候,我买东西还真会考虑它的下限……

“偶像为什么受欢迎?我都不是追星女孩,多数时候就是看脸,或者是某个瞬间。心血来潮的路人粉,全凭眼缘。

我以为粉丝是被偶像的优点吸引了,不管是荧幕上的,还是荧幕外流露出来的。”

老六:“马斯洛需求理论层次。”

“首先排除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看脸,看造型,看气质的话……审美需求?

老六:“这是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说白了,就是精神寄托。”

也可以说是情感投射吧。

“赞同。你继续。”

老六:“那么,这么一个偶像,也就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形象。当然每个人需求不一样,猛男形象,小鲜肉形象,都一样。”

这是为了方便我理解,切换到了女性视角吗?

老六:“总的来说,是一种标签化的形象,所以我们会叫他们小鲜肉,说他们帅气,温柔这些。”

当下的偶像人设也就是这个了。

“那,虚拟偶像比起真人偶像来说,多的是什么?”

老六:“刚接了个电话。不是多了什么,而是他们能放大这种特质,能更好地自身美化形象。

你说的人设不崩,只是它下限上的提高,它最大的好处在于完美满足人们对它的理解或者说解读,从而感到心理上的满足。

就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有完美的人么?没有。有完美的虚拟偶像么?太多了。

再来说说,为什么面向女性的虚拟偶像这么少,以至于无人开发。抽象思维……”

所以这也是当下虚拟养成类游戏大爆的原因之一吧。

老六:“女生很难从抽象的,虚拟的东西里面找到共鸣。往大了说,物理学家、数学家多数是男性,往小了说,游戏美工和游戏策划大多也是男性。”

女性很难从抽象、虚拟的东西里面找到共鸣?

这又是从哪里得出来的结论?

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多数是男性,这个似乎并不能作为理论依据吧?!

陆同学此处逻辑不够严谨啊。

老六:“问题来了,为什么呢?

一部热血的格斗漫画,女生不爱看,一部纯粹的后宫漫画,女生不爱看,而一部勾心斗角的宫斗剧,女生爱看的不行。

原因是女性在从虚拟的东西上提取特质这方面,能力是缺乏的。所以虚拟偶像这种放大特质的虚拟东西,其实是面向男性的。”

等等!勾心斗角的宫斗剧难道就不是虚拟的东西了?!

从论证过程到论点总结,这歌论述过程吧……

我虽然觉得很不对劲,但无奈嘴笨口拙啊!思辨能力也不行,辩是辩不过的,那就再多听听吧。

又听老六继续说道:“说回虚拟偶像。”

“嗯嗯,继续。”

老六:“毫无疑义它脱胎于传统偶像,是偶像形象的一种进化。我说的机器人,实际上是它的一种再进化。不要跟我说机器人没感情,你觉得电视上这些偶像表现出来的,确定是真实的感情而不是炒作和编剧需要?

她们只是想看到她们想看的感情而已,所以可信度和感情都很扯淡。

偶像这个东西本来就不是真实的……它只是满足人们想法的一个产品,是因为人的需要才有的这么一个东西。

那假如有这么一个设定完美的人在你面前,那还有追星的必要么?

嗝,当然是没有。

你想到的,想不到的,全在这打包一箩筐了,还要啥追星。

所以,虚拟偶像只是没法现实存在罢了。”

“也就是说,虚拟偶像是一个完成度更高的产品,通过编辑、修改、更新、升级不断地完美自身,它能够实现真正的可定制。”

老六:“你这么理解也可以。

又说回来,女性目前的这个追星层次,也就是处于落后一个世纪的水平。别单说追星了……我哪怕是问个新手机,你看看你身边的女生,哪个能说出个道道来。

在整个社会都在进步的时候,同水平的层次,男性基本还是走在前面的。这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而是事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