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个书院混饭吃(39)

作者: 燕堂 阅读记录

登徒子

林若阳走了,谢氏劝林举人道:“这次就先算了。只是,妹夫啊,你还要多劝劝阿阳。她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再不赶紧定下亲事,这日子一耽搁就过去了,要是过了十八,可就再不好说人家了。”谢氏道,“我们自己家人,自然觉得阿阳千好万好,可是外人不了解阿阳,她退过亲,年岁再大了……”

谢氏没敢说,好几个媒人给阿阳提的亲事,都是做添房的,都被她骂走了。

谢氏走后,林举人急得在院子里团团转,书都读不下去了。

“唉!我这是上辈子作了什么孽啊,一个一个的,都不成婚!”林举人不禁又想起了自家的‘孽子’,那个混小子比阿阳还不省心。

林举人气得在院中那棵枝叶茂密的梧桐树上击了一掌,吓得藏在树上的‘不省心的孽子’林重元差点儿以为自己暴露了。

“多亏我机灵,偷偷跑了,不然的话,又要被爹逼着娶这个娶那个了。”林重元嘿嘿笑着,轻轻一跃,如一只大鸟一般,掠过屋顶,几个纵跃,消失了身影。

正月底,妹妹相看过宋举人后,父亲又想给他说亲,林重元果断留书出走了,找师傅相会去了。

跟师傅在山东晃荡了一阵子,林重元想起自已在京城无权无势,妹妹受人欺负的情形,决定到北方边关去闯一闯,参个军什么的,没准儿能拿个军功,做个一官半职呢。

于是他作别了师傅北上,路过京城,顺道回来看看,见家里一切如常,没有人再欺负父亲和妹妹,他也就放了心。

却说林举人,唉声叹气了半天,忽觉树上好似有什么动静,抬头一看,只见风吹叶动,连只鸟儿都没有。

担心女儿错过了这个陈举人,后面再难遇到好的,怕女儿蹉跎到年纪大了,嫁不了好人家,林举人开始在饭桌上说起了八卦。

当然,这些八卦无一例外,都是关于嫁人的。

比如说,某某村的某女子左挑又拣,最后年纪大了,只能给人做填房。比如说,某家的女儿终身未嫁,老了无儿无女,如何的孤苦伶仃。

林若阳当然知道父亲这些话都是说给自己听的,听多了心烦,再加上书院事情多,她干脆就借口忙,中午不回家吃饭了,叫红杏给她送到书院来。

谁知躲到书院,也不让她安生。红杏将饭菜摆到她学房的书桌上后,期期艾艾地道:“姑娘,我,我觉得老爷说的也没错。”她小心地抬头看看自家姑娘,“其实,那个陈举人多好啊,又有功名,家里又有钱。”

“好了,好了。”林若阳摆摆手,“你先回去吧,等一会儿我吃完了自己收拾。”

“……哦。”红杏蔫蔫地走了。

总算是清净了。林若阳了无趣味地吃完了饭,将碗碟收拾起来。

她也知道,大家都是好意,别说是在古代,就是在现代,不结婚也是会被人说的。可是,古代女子的生活环境:要以夫为天,要伺候婆婆,生儿育女,料理家务也就罢了,男人纳妾还要女人帮他操持,这……以她现在的思想,她实在是接受不了啊!

哪里有开书院舒服,一个人潇潇洒洒的,多好!

算了,还是先想书院的事儿吧。

如今学生多了,林若阳考虑着在书院开个小商店,卖些笔墨纸砚、书籍,以及各种日用品等,解决学子们的日常所需。

只是,在哪儿开呢?按位置来说,开在大门口是最好的,但当初书院只建了一个小小的门房,要想开店,还要重新建屋。从东西两路的斋舍里辟几间房出来也行,但如今学生多,离家远的都是住宿的,再加上以前就租住在书院的举子们,都已经住满了。

就只有桓仪,一个人独自住着一个小院子。只是,他是书院的招牌,可不能得罪了。

林若阳有些发愁。

已经到了七月,天气闷热,林若阳坐在学房的书案前,头上都是细密的汗珠。

起身出屋,走到院子东南角的井边,摇动辘轳,打了一桶井凉水。

将水倒进水盆里,林若阳洗了洗手脸,冲了冲脚,感觉凉快多了。

林若阳的学房在青山堂的东厢房,青山堂的学生都是刚刚开蒙的小孩子,都是附近村子里的。

中午,孩子们都回家吃饭去了,院子里空无一人。

院子东侧,两棵高大的梧桐树下,挂了一架高高的秋千。秋千宽宽大大的,三面有围栏,四五个孩子可以同时坐上去。

林若阳看了看秋千,有些眼馋。因为今日下午与桓仪约好了一起去见一位女子,所以她穿了女装,还真有些不方便。

不过,反正也没人看见,林若阳想了想,提起裙子斜坐到了秋千上,靠着侧边的围栏,将腿也搭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