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一只小飞天儿(341)+番外

“如果我对郑辛的判断正确,为什么他会被调去当粮库的官儿,这是贬斥吗?”

“不是。是他上面的许大人要调,郑辛过去可以顺势接位,比寻常调任更容易操作。日后,若是调他入户部,所有的地方实务经验也都是加分的资本。”这些东西就不会在信上提及了。

水清浅点点头,又问了一个,“董志那个人渣,今天告这个,明天弹那个,他自己屁股下面都是屎,为什么还要升他,要把他调回帝都?”

“借一把刀使使。”姬昭回答的同时也瞪水清浅一眼,粗口警告。

“然后你再卸磨杀驴?”水清浅o("^")o我就不!

“不,这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姬昭作为上位者,使用这种小手腕,驾轻就熟。

姬昭翻了翻自己手边上的东西,再看看那边不知道是在消化还是在发呆的水清浅,决定找文书再搬来些公文。现在坐镇中枢,姬昭的工作只有更多,要多少有多少。

水清浅看似神游,其实脑子里一直转着那些书信。书信本身算不得机密文件,八卦闲聊嘛,就算有涉及官员调用的消息,那也都是很小很低级的层面,比如那个县丞,八品,还有那个孙有成,七品下。说句不客气的,在帝都这个层面,等闲四五品官员都入不了姬昭的眼。

水清浅琢磨这些,是因为他的敏锐直觉和一如既往的大局观,虽然信里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么多涉及人事的消息,只能说明一件事,要有人事变动,大变动。眼下都是□□品的人员流动,但下一步,□□品升到六七品后,原本的六七品又要到哪里去?区区一个新开发的南疆可消化不了这些人。所以,帝都!只可能是帝都。

帝都,一个萝卜一个坑,别看月月都有官员调动,都是正常流动,能消化的新人有限。突然多出的这些萝卜要往哪个坑里栽?那必定是原本的萝卜要被清扫一批……想到这里,水清浅的眼睛溜溜地往姬昭身上转了转。然后,不去管它啦,转脸抓起元宝,在元宝毛绒绒的肚皮上蹭了蹭,“元宝,咱们出去找小胖。”

还准备继续压榨小童工的姬昭:………………

忽然有点理解他父皇隔三差五把人叫到眼皮底下,然后每每气得又骂又跺脚的复杂心情了。

这一□□程的后半段,就是姬昭在车厢里,眼睛盯着公文,耳边听着窗外水清浅跟人嬉笑打闹,一会儿骑马突突突突跑到前面去,过一会儿又轰轰轰轰的从前跑到后,然后再突突突突跑回来冲到前面……没完没了,没半刻消停。

直到傍晚安营扎寨,跑得一身汗一身土的水清浅才知道回家找他阿昭哥哥,找人投喂来了,并且一进屋就猴儿在姬昭身上,“昭——哥——”

“说。”

“咱们明天去青云山转一圈吖?”

青云山,算途中一景。

青云山的青云观挺有名的。那里有一大片野生的杏树林,花开时品茗,结果时酿酒,有花有酒有野林子,自然吸引文人骚客,人气多了,再碰巧有那么几首优质的诗词诞生,这个野地方的名声就传出去了。这里离帝都不远,既然有山有景有名气,拖家带口游玩几天的不要太多,所以,连带着山下青云镇也跟着热闹,然后,不知道怎地传出来:这镇子里的娘娘庙很灵啊!求子、求姻缘什么的……人一多,青云山前前后后被人踩了个遍,还有一处偏僻的佛寺庙也给挖出来了,让人喜大普奔的是寺院里的素斋超超超好吃,搞得青云山素斋的名气渐渐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那个梅子酿豆腐又嫩又滑,还有素烧鹅……”水清浅缠着姬昭推销,小眼神里巴巴透着吃货的渴望。姬昭离开帝都好几年了,青云观他知道,但素斋他还真没尝过,斜眼看某人,“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水清浅呷呷嘴巴,“可好吃了(^﹃^)”

“出息得你。”

这就算同意了。

第123章 途中开小差

他们轻车简从的离开大部队,清晨出发,快马出行,不到午饭时分就能赶到,饭后上山,晚上在山上住一宿,第二天折返,什么都不耽搁。

“昭哥,咱们去娘娘庙吗?”传说很灵的那个。

“你还信这个?”姬昭以为求神保佑这类的事,都是大姑娘小媳妇们喜欢的活动。

“这算什么?”水清浅抬起下巴,气势铿锵的一挥膀子, “本少爷下过最难吃的馆子,拜访过最坑的景点,一切只为四个字:来都来了。”

扑哧,旁边张准没绷住,笑喷了。张准就是当初宁仁侯带着老婆孩子出门游玩,在第一大站露水县被当枪使的那个金吾卫,他和王大江去堵仁术先生,却被耍了一圈最后两手空空而回,本以为升迁无望,却还是以这件事为契机,成为姬昭的护卫,前后算算也快十年了,他算水清浅的最早最早的老熟人,认识的时候,水清浅还只是那么大一丁点儿的小豆包,还叫叔叔呢,现在也都改称兄道弟了。说是轻车简从,但身份在这,姬昭和水清浅前呼后拥跟了十五个金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