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一只小飞天儿(392)+番外

姬昭穿着太子冕服主持春祭大典的时候,被禁在府中的齐王在等待最后的宣判。

不太好判,齐王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他兄弟阋墙手足相残,但姬昭平安无事,所以不管多大罪名都是‘未遂’。冷三公子可以定重罪,是因为他以下犯上,秦王作为一品亲王,皇室一员,跟他有关的任何伤害案都能靠上‘谋逆’大罪。

但二殿下是姬昭的亲哥哥,地位平等,兄长出手暗害弟弟,参照寻常人家的兄弟伤害案来判,法典里的刑量标注的很清楚:黥面,苦役十年。

圣人拿着律政衙门的结果发愁,不算伤心愤怒,那些情绪早在之前几个月的起起伏伏的剧情里就被磨光了,如今拿到结果,大概就是等到第二只靴子落地的心情,松了口气。而且必须承认,律政衙门这个判决真不能算重。嘉佑帝一方面觉得刑量轻得有点对不起小儿子姬昭,另一方面,他又很难接受二儿子脸上被刺字,然后被发配去苦力挖矿。

姬昭看他爹那纠结巴巴的小眼神,最终无奈松口了,“改签削爵流放吧,流放到南疆,我让人看着他。”皇帝可以修改判决,嘉佑帝头一次使用特赦权,竟然还越改越重了。

流放,理论上讲,是比苦力是更重的刑罚。但比起脸上刺字去作苦力,只是换个地方过过小日子,似乎又算优待了,而且南疆如今不再是苦瘴之地,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绝没有饥寒之忧。想来,齐王真的到了南疆,生活质量也不会差。姬昭建议这样改判也有好几层意思在里面。

改判,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剥夺爵位成为庶人。如此这般,齐王到了南疆才抖不了他的亲王威风,没有皇室宗亲的身份,也就没了崛起的契机。而且南疆是姬昭的地盘,齐王流放到那里,而不是流放到别的什么地方,也是安姬昭的心。流放姬明去南疆,还有另一层隐晦的意思,就是姬昭在向他爹做保证:我不会再追究,二哥终将保住一条命。姬昭愿意做背书这点很重要。不然,说句难听的,只要齐王离开他爹的眼皮底下,遇到什么车匪路霸,什么意外失足,时疫,水土不服……一条小命合情合理的就丢了,你能怎的?

齐王这边的案子刚刚尘埃落定,没轮上几天安生日子,江南道那边的窝案终于被捅出来了,巡查司周大人憋着最后一口气上了封血书折子震动朝野。

彻查,必须彻查。

然后韩王姬昶焦头烂额的去找姬昭了。然后,太子殿下气人不偿命的跟他四哥坦白:弟弟我手里从头到尾真的只有一本黑账,以人格起誓,我绝不会把这个账册交给督察院,交给律政司,可其他那三件屋子的黑账,真不好意思,管不了。

以上出自水清浅的合理脑补。

表面上的消息是,韩王某天闲来无事去东宫,哥俩好的喝酒叙话,宾主尽欢。临走的时候,太子殿下还送了他四哥两车二十年陈酿好酒。然后,好巧不巧的,韩王回家当夜就发了中风,瘫了。你说说,太子宴请、喝酒,兄弟叙话,本来都是好事。姬昭送他四哥好酒的时候还劝过两句,应小酌怡情,以保养身体为重。太子殿下的嘴,这是开过光吧?

韩王宴后就中风,按理说,太子殿下难免有点瓜田李下之嫌,但大部分人还是很明事理的认为,让太子殿下背锅实在太冤了,太子没理由害韩王,在大家印象中,这兄弟俩的关系应该很不错。而韩王会得中风,众所周知,韩王殿下好饮,是他们兄弟里最身宽体胖的,太医之前也有过医嘱,所以发生今天这个事,也不算很意外呢。

结论,这就是命啊!

第139章 是时候了

除了皇家这些糟心的事,嘉佑二十八年三月,帝国开始筹备建设第一支全火器的二百人枪炮营,这是可以永载史册的大事。

水清浅作为火器营的创始人之一,也被许了一席之地,领为都军侯。官衔是套上了,但没有人期待他真的坐稳这个六品实职位置,授他官衔就算某种变相奖励,永载史册,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可就是这么一个正儿八经的军队实职官衔,还惹来水清浅的抗议。

“以为我傻啊?领了这种实职官衔之后,就有军法管着了。迟到早退饮酒宿娼全都得挨板子关小黑屋,我不干!”

姬昭笔下一停,眼皮掀出来一丝厉光,“迟到、早退、饮酒、宿娼?”太子殿下一字一顿的重复,鼻音转了三四圈,这要是一般大臣,腿都吓软了。

“当然啦,”小鸟气势拔得高高的,不卑不亢,“九大军规,七十二条总则,五百七十六条细则我全都背下来了,谁也别想糊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