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一只小飞天儿(405)+番外

一梦千年……

姬昭的心猛地加快跳起来了,他联想到了传承。姬昭此前一直有个疑问,传承为什么可以让一个人突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习哪能一蹴而就?任你聪明绝顶,过目不忘,读书的时候难道不需要一页一页亲自翻过看过,默背、然后融会贯通?

如清浅这般聪慧的人极其少见,可即便是水清浅,在学业上也从未懈怠,出门秋猎还带了一大包书呢,足以可以见知识本来就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凭什么传承可以让人一夜之间,知识储备呈数十倍的增长?水清浅倒是没给传承释密,但大内有不少秘籍谈到这个,姬昭知道‘传承’能大开金手指,短短时间之内把浩瀚的、全新的、甚至是开创性的某一门学问塞给他们。比如,仁术先生的前所未有的制药理论和技术。

现在清浅提到了梦境,说起了一梦千年,好像,疑惑可以解释通了。大家都有那种经历,梦里过了一个漫长的故事,可醒来之后才发现自己只是小小的打了一个盹儿,跟梦里的时间根本不一样。如果传承就是在梦里埋头苦读几十年,外人看来也不过是短短一个晚上罢了。姬昭这个想法有点走极端,可逻辑上能说通,所以,传承背后的真相,是一场漫长的,真实的或又是虚幻的梦境?

姬昭这个想法,并没有破解传承是如何运作的,解释不了那些神奇学问的来源,更没有分析明白传承为什么必须要飞天儿血脉来继承,但他却觉得自己已经窥到了传承的部分真相,如果在梦里要学富五车,那必定是经历了长长一辈子,醒来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庄周梦蝶?换位思考,如果是他,辛辛苦苦抢到帝位,勤勉有加的治国五十年,最后寿终正寝,青史留名,然后醒来一睁眼,发现自己还跟着小舅舅在海上当水兵呢,那心情,怕也真是哔了狗了。这会是清浅倦怠、厌世的原因吗?

姬昭,“所以,你也经历一梦千年,因为传承?”

水清浅没说是,也没说不是。重点并不是梦中度过的漫长光阴,而是他在漫长光阴中适应了那个完全不同当下的、高度发达的科技社会,却在睁眼刹那又被打回原型。他头一次深刻体会到最初的飞天儿管自己叫‘苦逼二十二组’的那种凄凉的调侃。至于他在漫长岁月里学到的诸多超前而毫无用武之地的学问,就是另一个悲催的故事了。

“昭哥,你有没有遇到过,明明心里很明白,偏偏自己又无能为力的事情?”

“有。”姬昭的果断回答引来水清浅的侧目,让他纠结了许久的问题,这么轻易就回答啦。

姬昭揉揉小鸟的翎羽,“这种事情多到数不清,比如,官绅的税务。你若有空闲到户部查查这些年税收的记录,就知道这个问题严峻到什么程度了。朝上那些老狐狸精,有一个算一个,他们不知道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出在官绅免税上?可真要说到改,谁愿意在自己身上下刀?还有盐铁税的问题,边疆的问题,商人的问题,农民的问题……很艰难,但真的因为难就不做吗?”

“做了也做不成呢?”

“陆阁老是我的恩师,你知道他会梵语吧?”姬昭忽然转了话题。

“嗯。我看的那本《心经》就是先生译的。”

“老师开始学梵语的时候已经四十八岁了,他当初也犹豫过要不要学。他自己估计要学会梵语恐怕得花费七八年的功夫,八年以后,他都快六十了,值当的吗?然后你家先生劝了他一句,”就是原太子太傅的钟先生,当年收水清浅当关门弟子的那位,“钟先生说,你学不学梵语,八年之后都是五十六岁。唯一的差别就是一个会梵语的五十六岁的陆老头儿,和一个不会梵语的五十六岁的陆老头儿。”姬昭轻笑一声,“然后老师就学了,然后他现在是梵语界的权威大师。”

姬昭,“这件事,是我去南疆之前老师说给我听的,他只是用这个故事告诉我:努力去做,总会有结果。在南疆的时候,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但因为这句忠告,我坚持下来了,于是有了今天。”

水清浅,“不是所有事情努力就有结果的。”

“对,哪怕我看不到结果。”姬昭修改了一下水清浅的说法,“也许努力到最后也是一场空,但也许,只是我没有看到结果,后来有人会在我打下的基础之上做到更好?我们都不知道。做了,有一线的希望;不做,就什么都没有。”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人生苦短,难道不该试一试吗?”姬昭问得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