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一只小飞天儿(467)+番外

那些侍读学士有点冤,因为姬昭的年岁不大,派来的侍读学士就不能找太老的,二三十岁的侍读学士,他们要经过乡试府试会试,考过进士,读完露松书院被取入弘文馆,前半辈子的光阴恐怕全放在嗑书本上了,读书做学问做文章肯定都是洋洋洒洒,但具体的民生经济,能接触深入的机会太少,说他们外行,也不算姬昭吹毛求疵。

弘文馆派来的侍读学士被姬昭明里暗里嫌弃几次之后,整个弘文馆都跟着哆嗦。不敢硬杠正和帝,他们就只能杠朝中各派,御前文书官这件事,你们到底想怎样,再这样下去,弘文馆要顶不住了。

怎样?

撕逼进行时,一时半刻吵不出结果的。

后来不知道谁的建议,弘文馆把水清浅挖出来了——他是状元郎嘛!弘文馆的内学士,这是身为状元郎的特权称号之一。该着水清浅在弘文馆挂名,从规则上讲,也可以被弘文馆派来给官家当侍读学士。所以,时任五品都尉的水清浅就这么一脸懵逼的被从军部叫出来,派去麟德殿,给姬昭做连个正式品阶都没有的代职文书。

“凭什么吖!”军方一听就炸了,文官派系贼心不死,这是生抢啊!

“凭什么吖!”水清浅一听也炸了。连个名分也没有,加薪也没有,连品阶都连降四级。对,就是品阶,那边朝上撕逼,貌似要对这个御前文书官的品阶进行严厉限制,好像怕猛虎出闸一样,极力要把品阶踩到泥里,定位极低。魑魅魍魉,小鬼各自肚肠,你们各个怀揣私心,凭什么最后找我背锅?

“凭什么吖!”嘉佑帝也不开心了(水清浅找上皇那儿狠狠告一状),“朕辛辛苦苦教大的孩子,争气又争脸,堂堂正正,优优秀秀的,难道就是为给你们擦屁股的吗?”

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上皇一发火,所有吵吵的斗鸡秒变小鹌鹑,全歇菜了。不是上皇霸气侧漏,关键是正和帝手狠心黑哪。上皇不开心,做儿子的打着‘孝道’的旗号顺手收拾一批官员,过程简直不要太开心。以正和帝搂草打兔子、羚羊挂角的风格,怕不是就盼着这一刻呢吧?想想前车之鉴的御史台,想想曾经的二四五七王爷,正和帝真要收拾他们,手法不要太娴熟,写进史书里都是官员自己活该好吗。

呵呵,也不好说是他们小人之心,还是姬昭大魔王给他们留下浓重的心理阴影。正和帝姬昭的行事作风,一贯堂堂正正,光风霁月的坑。

打着安抚军部和上皇的旗号,姬昭顺势而为,大笔一挥给水清浅特别封了一个‘内廷储相’的官职,不是之前撕逼重点的御前文书,而是安排了一个全新的官职,名称听着挺可怕,储相,但职能并没有什么太出格的地方——并不超越文书官的一般权限,但允许他在宫中行走,在君前殿内行走,可以随时被正和帝召唤入宫奏对。活动范围是有点坏宫规,但如果官家都不在乎一个成年男子在自己宫内行走,别人也没啥好反对的,勉强算微妙的一点是,这个新官位没提品阶,水清浅依旧随着自己在军部的品阶走,不知道正和帝下诏书的时候一时疏忽,还是照顾水清浅的面子,亦或者有别的什么原因。

总之,这个职位哺一出世,就带着左右逢源和稀泥的味道,既能安抚抵触躁动的军部,也表明御前文书的职位依然在,没有被水清浅半路截胡;水清浅身兼二职,俸禄双份,但品阶和一应福利照旧随军职,不算被怠慢,宽慰了上皇护犊子之心,可谓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有意见?出来正面杠啊。”状元郎一身兵痞气息,指着弘文馆里一群绿皮小鹌鹑鼻子放话,“琴棋书画,刀枪剑戟,经济历法,有本事踩着我的肩往上爬,我都不怕群殴,你们还不敢单挑吖?”

辣!鸡!

水清浅表面上好像针对的是弘文馆的酸醋同僚,实质是放话给所有御前文书的竞争者听。他半路截胡,朝中不可能没有怨言,各种流言蜚语,水清浅出身军情司的,会惯他们毛病?敢来挑衅,啪啪打脸,扇成猪头!

官方说法里,水清浅不算截胡,大臣们还要继续给正和帝推举御前文书官的人选,可水清浅已经名正言顺站在那个位置了,明晃晃的碾压所有御前文书官的生存空间,身兼实权五品武官的十六岁状元郎,身份、地位、学识、资历全摆出来,没有短板。他跟官家还是幼年相识,少年相交,被官家带着一同封禅祭天,天子近臣,谁近能近的过他?水清浅做得幕僚,当得文书,懂兵法、懂律政、懂经济,所以,曾经炙手可热的御前文书官,如今鸡肋了。